第十八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下载本文

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67mmHg(8.9kPa),HCO—340mmol/L,血Na+140mmol/L,CL—90mmol/L,问: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2、某冠心病继发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及利尿药数月。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显示:pH7.59,PaCO230mmHg(3.99kPa),HCO—328mmol/L,问: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四、答案及注释 (一)、名词解释

1、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缓冲和调节机制,正常人动脉血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之为酸碱平衡。

2、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酸碱物质增多减少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称之为酸碱平衡紊乱。

3、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形成的CO2与H2O结合后生成碳酸,碳酸可释出H+,也可变成气体CO2,从肺排出体外,被称之为挥发酸。

4、硫酸、甘油酸、三羧酸等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这类酸性物质被称之为固定酸。

5、正常人pH为7.35~7.45,凡pH低于7.35为酸血症或酸中毒。 6、正常人pH为7.35~7.45,凡pH高于7.45为碱血症或碱中毒。 7、是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

8、即标准硕酸氢盐,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37~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PaCO2为40mmHg)所测得的HCO—3血浆含量。

9、即实际碳盐氢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10、即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1、即碱剩余,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体温37~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

12、即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13、原发疾病代谢或呼吸因素改变单一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4、原发疾病代谢或呼吸因素改变复杂,存在两种以上单纯酸碱平衡紊乱的,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5、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7.35。

16、缺氧患者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增加而导致的酸中毒为乳酸性酸中毒。 17、糖尿病、饥饿和酒精中毒患者体内脂肪大量动员,以致酸性的酮体物质大量增加而引起的酸中毒为酮症酸中毒。

18、PaCO2原发性(或血浆H2CO3)升高而导致pH<7.35。

19、高碳酸血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精神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出现头痛、不安、焦虑,进一步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临床称之为肺性脑病。

20、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pH>7.45。

★21、常见于呕吐、胃液吸引及利尿剂应用引起的碱中毒,此类患者有细胞外液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钾、低氯,影响肾脏排出HCO—3,给患者等张或半张的盐水后,细胞外液和Cl—均增加,可促进HCO—3的排出。

★22、常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严重低血钾及Cushing综合征等引起的碱中毒。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和低钾是这类碱中毒的维持因素,这种碱中毒病人给予盐水没有治疗效果。

23、PaCO2原发性(或血浆H2CO3)减少而导致pH>7.45。

24、常见于人工呼吸机过度通气,高热和低氧血症等原因引起PaCO2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而导致pH升高。

25、常见于慢性颅脑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缺氧和氨兴奋呼吸中枢引起持久的PaCO2下降而导致pH升高。

26、是各种不同酸碱紊乱时动脉脉血pH(或H+浓度)、PaCO2及△HCO—3浓度三个变量关系的相关坐标图。 (二)、填空题

1、①7.35~7.45, ②HCO—3,③H2CO3, ④20:1 2、①血液的缓冲 ②肺 ③肾 ④组织细胞

3、①近端肾小管的Na+—H+交换 ②远端肾单位的泌氢和HCO—3重吸收 ③pH依赖

性的NH4的排出。

4、①降低 ②降低 ③降低 ④为负值 ⑤降低⑥增高 5、①抑制 ② 降低 ③降低

6、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失H③失K ④失Cl⑤失液 7、①减少 ②左移 ③降低 ④钾

8、①增高 ②,降低, ③小于, ④升高, ⑤正值加大 9、①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②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10、①组织细胞的缓冲 ②肾的调节作用

11、①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②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③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④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⑤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①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②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13、①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②呼吸性还是代谢性失衡 ③单一性酸碱失衡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14、①pH ②PaCO2 ③△HCO3 (三)、选择题

[A型题]

1、A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CO2,估计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可产生300~400LCO2,CO2与水结合后生成H2CO3,每天生成的H2CO3约产生15molH+。 2、D根据Henderson—Hasslbalch方程,pH=pka+log[HCO—3]/[H2CO3],式中pka为常数,所以pH由[HCO—3]和[H 2CO3]的比值决定,当比值为20比1时,pH值是7.4。

3、E。HCO—3缓冲系占血液缓冲总量53%;HCO—3缓冲系为开放性缓冲系,可通过肺和肾对血流中CO2及HCO—3浓度的调节,使其缓冲能力大大提高。

4、D。PaCO 2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为40mmHg(5.3kPa),高于此值,说明肺通气不良,低于此值,则说明肺通气过度,它是反映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5、B。HCO—3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原发性增高。

—+

+

+

6、B。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减去未测定阳离子量的差值。AG增高反映存在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即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7、B呕吐使胃液丢失K+,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不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8、C。pH是血液中H的负对数,正常H为35~45mmol/l,计算可得pH正常值是7.35~7.45。

9、D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性电解质是K+,细胞外液酸中毒时,H+增加,与细胞内K+交换增加,常可引起高钾血症。

★10、E。BE即碱剩余,是指在38℃、PaCO25.32kPa、血红蛋白完全氧合条件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pH至7.40时所消耗的酸和碱的量,正常值为0±3mmol/L,用酸滴定,说明血样碱过剩,用正值表示,用碱滴定说明血样碱缺失,用负值表示。代谢性酸中毒时碱缺失,BE不可能正值。

11、B酸中毒时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r—氨基丁酸生成增多,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12、D。pH7.40—7.20时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心肌收缩力增强,pH小于7.20时,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被阻断,心肌收缩力则减弱。

★13、A乳酸钠是常用的碱性药物之一,在体内结合H可生成乳酸,后者在肝内进一步氧化成H2O和CO2,因此肝功能不良者不易使用。

14、E肺通气障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血浆非碳酸氢盐碱性物质的缓冲能力很弱,肾脏的缓冲作用发挥缓慢,所以这些因素都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机制。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以及细胞内缓冲体系的缓冲。

15、C根据病人溺水窒息的病史,病人必然有呼吸性酸中毒,此病人是否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计算HCO—3水平是否在PaCO2增高引起的变化范围来判断。 ΔHCO—3=ΔPaCO2×0.07±1.5 =(80-40)×0.07±1.5 =2.8±1.5mmol/L 预计HCO—3=正常HCO—3±ΔHCO—3 =24+28±1.5=26.8±1.5mmol/L

由于实测HCO—3为27mmol/L,在此范围内,可判断患者发生了急性呼吸性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