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之畔升起璀璨新星 - 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突破发展纪实 下载本文

千河之畔升起璀璨新星

——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突破发展纪实

千山钟灵毓秀,千河源远流长,古老的千阳承载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厚重的黄土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园区经济正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发展速度令人骄傲,发展成果令人振奋。

千阳县建筑陶瓷产业园,是我市乃至全省产业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园区宽阔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标准化厂房、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库房车辆穿梭的场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从管委会了解到,园区先后被授予陕西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陕西省“13115”重点科技产业园等称号,荣获2010年度宝鸡市先进县域工业园区。

四年间,这里的工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从小变大。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9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4%;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总产值5.4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3.6%,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科学决策,勾画建设新蓝图

作为一个还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山区小县,千阳加快发展、比拼赶超的形势更加紧迫。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千阳县经济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严峻挑战。千阳的决策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千阳经济

1

的短腿是工业,发展的潜力还在工业,富裕千阳必须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如何发展县域工业一直是千阳人思考和探索的主题。乘着“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良机,千阳县委、县政府依托县域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能源充沛等优势,大胆提出以建陶和水泥为主,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积极打造“西部瓷都”的战略构想。从此,千阳县域经济以开放的胸怀,为工业发展跨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07年10月,千阳县建筑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县委、县政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管委会,并由县政府出资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千阳县碧盛建陶园开发有限公司。面对陶瓷产业“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发展机遇,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速升级为动力,以拓展规划空间和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奏响了一曲开发建设产业园区的豪迈凯歌。

园区从起步到腾飞,一步步印证了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经济的决心、信心和雄心,这是一场县域经济走开放之路的生动实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这里包含着一种聚变的力量,这是一种资源要素在高效聚合后产生的强大张力,是突破束缚后的解放。

比拼赶超,凝心聚力助腾飞

昔日乱沙滩,今朝展新颜。

千阳县积极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按照“对内搞盘活、

2

对外抓招商、向上争资金”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办法,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大手笔规划,大视野运作,大投入带动,促进园区建设的大发展、大跨越。

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设立了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并争取省、市园区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园区的发展。管委会充分发挥碧盛建陶园开发有限公司的融资、建设等功能,全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8亿元,先后修筑河堤4公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和进园主干道路2条,完成园区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和园区绿化工程。今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达1000多万元,进园2号东路预计8月中旬建成投用,进园3号道路将于近期动工。

软环境是园区经济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是经济生命体的摇篮。千阳县委、县政府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投资环境一流、服务团队一流、工作业绩一流和发展建设一流的投资兴业平台,及时建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协调机制、领导包抓机制,并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园区工作会议,为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积极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创先争优”、“思想大解放”等主题实践活动,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发展园区经济。管委会一班人始终秉承“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积极营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并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积极优化园区环境。

3

2009年,县政府与陕西科技大学签订了“建陶产业”县校合作协议,在技术、人才、资源、项目等各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并适时开展了校企合作。不断增强的园区科技服务能力,为吸引企业落户、推进园区产品结构调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巢引凤,产业发展绘宏图

项目是园区的灵魂,招商引资是园区的根本。只有一个个项目和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发展,园区才有生机与活力。千阳县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以大项目为招商载体,以大企业为招商对象,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的招商模式。多年来,县上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招商小分队奔赴广东佛山、福建闽清、四川夹江、山东淄博等地招商引资。同时,以西洽会、西交会、广交会等为平台,全力推介园区项目。

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安商富商的有力举措,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环境的升级优化,使大批客商选择在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投资兴业。目前,园区通过各类招商活动已累计引进资金32.5亿元,投资到位21亿元,并形成鲜明的“南水泥,北建陶”的产业布局。

陶瓷产业区从2007年引进申博陶瓷和玺宝陶瓷两条生产线起步,短短4年时间,已汇聚千禾陶瓷、中特陶瓷、嘉禾陶瓷、隆达陶瓷、锦泰陶瓷、粤特陶瓷、博桦陶瓷、德盛

4

坊瓷业等10户陶瓷制品企业,建成投产陶瓷生产线13条,在建生产线1条。欧德利印务、斯格威泡塑包装、金锋模具等4户陶瓷配套企业已建成投产, 拉长了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当记者来到几户企业的产品展销大厅时,只见产品花色多、规格全,不断有各地客商前来订购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销售网络几乎遍布全省,而且已经远销四川、宁夏、甘肃、内蒙、云南、上海、广东等地。据统计,今年1~7月,仅建陶企业生产各类陶瓷制品4832万平方米,完成生产总值4.6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82%、79.6%、89.1%。

水泥产业区成功引进世界著名企业、水泥行业巨头——安徽海螺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18兆瓦余热发电项目。目前,海螺水泥一期工程、余热发电系统顺利运行,企业产销两旺,今年1-7月份生产水泥187.6万吨,实现生产总值2.17亿元。

更可喜的是,园区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今年4月的短短两周内,熔块、纸箱等3个建陶配套项目就落户园区,投资金额达2亿元。目前,2户新引进的企业已动工建设。

要速度更要和谐。

和谐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本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思路,园区在加快发展中始终把环保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安装干燥塔除

5

尘器14套、磨边机除尘器4套,粉尘做到了达标排放。修建废水回收池140个10000多立方米,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做到了零排放。企业料场全部进行硬化和防渗漏处理,八成以上企业达到了“三防”要求。对陶瓷企业的危险废弃物煤焦油,加强安全处臵,全部委托给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和处臵。

和谐体现在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相得益彰。园区每年的货运量达200万吨以上,社会化运输队伍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任务,千阳小县也因此成为运力大县。目前,县上拥有大中小车辆3800多辆,一辆拉货车一年挣七八万元屡见不鲜。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有2600多人进园区打工,打工者每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上下。还有的农民在园区附近开面馆、办小超市,家庭收入大为增加。据了解,园区还将建设餐饮、机械配料、产品销售三个综合市场,这将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致富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在发展园区之前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500多元,到2010年底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近5000元,发展的成绩再一次证实“富裕千阳必须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

展望未来,“十二五”规划谱新篇

“十二五”将是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区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突破的五年。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将坚持在全市县域工业发展中的产业定位和特色,继续发展以建陶企业为主体、以陶瓷配套企业为辅的产业集群,以“做大做强建材产

6

业”为目标,将园区真正建成陶瓷企业数最多、产品量最大、聚集度最高、产业特色鲜明的西北建筑陶瓷产业集中区。同时,针对园区陶瓷产业发展带来的环保、用地、安全、节能减排等压力,积极探索园区多元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占地面积较小,投入率、产出率较高,环保节能压力轻,税收贡献率大的企业,适度引进稀有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其它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形成60条陶瓷生产线,年产各类建筑陶瓷制品2.1亿平方米,实现产值53亿元,年创税收2.2亿元,财政增收1.4亿元;拉动当地相关产业实现产值33.4亿元,相关产业年税新增1.4亿元,财政增收0.8亿元;共计实现新增总产值86.4亿元、税收3.6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千阳建筑陶瓷产业园,届时将建设成为西北最大的建筑陶瓷工业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