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 下载本文

走进文本中 诠释家乡美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 朱立娟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解读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汇报

先来看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每个单元既有宽泛的人为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不仅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同时也将语文要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梯度分解在不同学段各个单元的课文阅读和练习设计中。

第四单元以“家乡”为主题安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和《画家乡》一篇阅读短文。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神奇有趣的黄山奇石和雄伟壮观的庐山,涵盖古今,跨越海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几篇课文在共同的人为主题下,围绕一个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这一训练点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和提升。

从词语的积累到词句的理解,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这两个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有联系有提升。

无论是文本内容的选择,还是课后习题的设计,语文园地中实践活动的安排,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个语文训练要素,从不同角度,逐步推进。

这样的话,这一训练点,被解读为:1.要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练习,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话。

一二年级属于学生的第一学段,这一学段的心理特点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无意性;他的观察、注意、实际基本属于无状态,思维上不具备抽象性,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自我感受的表达还不完善,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不高。这些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这些心理特点是规定这个学段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这一学段的课程要求如下,这是识字写字要求…… 这是阅读教学要求:…… 这是写话要求:……

基于学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用书上把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按照课文和语文园地确定为以下几条,这个目标比较分散,我把识字应该达到的目标、阅读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积累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整合 。

我们看这几条标红的都是关于识字的目标,上面这个是课文的识字目标。下面这个是语文园地的目标。

标红的这几条是关于阅读方面的目标。 这三条是关于积累方面的目标。

看似这么多的目标,我们归类进行整理、整合,落脚到这样六个目标,也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重点,结合语文主题丛书,我们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我们来看:整个单元共设计了单元先导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表达训练课、达标提升课五种课型。在单元先导课中,整合本单元所有要求识记的生字进行归类识写;《古诗两首》以运用想象写景为整合点,整合写景诗;《黄山奇石》 以联系生活了解词语为整合点,整合《美丽的蝴蝶岛》,《葡萄沟》 以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为整合点,整合《庐山云雾》 ,整合阅读课,美丽的祖国以学会运用想象写景 ,整合了三篇文章《南海明珠——海南岛》《庐山云雾》《美丽的武夷山》 。结合不同整合点,对课本和丛书进行了整合。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教学建议 。

在识字教学中:把握区别:区别二年级和一年级识字教学,相信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重点认读:把找到孩子识字的起点放在首位,重点认读,而不是盲目教读,面面俱到。注重方法引领:识字形式多样化,字理识字、扩词识字、联想识字、归类识字、游戏识字,注重对识字方法的引导。

在写字教学中:重视指导:有所区别,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在写字教学中要关注书写过程,渗透笔画规则,强调汉字的间架结构,强调笔画之间的穿插;要鼓励学生找出要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要鼓励学生说出写每个字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高书写水平。重视习惯培养。重视评价反馈:学生自评,学会反思;同桌互评,欣赏鉴别;教师点评,激励进取。

阅读教学仍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在低

年级就能够掌握理解文章,理解词语的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我们力图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家乡美”的多层解读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家乡美”不仅仅是山水,而是可以多个角度诠释,拓宽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均有体现,并螺旋上升。 《黄山奇石》《葡萄沟》两篇课文中,分别以“陡峭”“五光十色”为例,提示学生要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以“隐蔽”“烦恼、流连忘返”为例,让学生结合语境大胆猜测词语的意思。这样的编排,体现了一个新知从学习借鉴到激烈运用的过程,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联系上下文”还是个抽象的概念,该联系哪些句子?找到相关的句子后该怎么做?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怎么概括?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重点,首先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了解”?了解的方法?了解哪些词句?怎么评价?

经过研读,我发现以下词句需要了解:1、使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特点更加准确、更加生动的词句;2、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丰富、更富有感染力的词句;3、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词句;4、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不能理解的词句。

《黄山奇石》一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猜一猜,理解“陡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爬山的经历或者图片中见过的山峰,想一想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说一说。

《葡萄沟》一课中,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理解“五光十色”,主要从理解性训练: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句意。运用性训练:联系上文展开想象,学习写具体。迁移性训练: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通过“手把手”地教授,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步骤及每步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法的引领,并在大量地阅读实践中内化,逐渐熟能生巧。

本单元的四组课文语言优美,堪称典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积累词语、品味语言,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进行词语积累的专项练习。如《日月潭》课后练习的第三题,对文中出现过的优美词语进行了梳理,要求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所梳理的这三组词语,构成形式略有不同。第一组是主宾结构的词语,第二组是并列结构的词语,第三组则是AABC式的词语。结

合“读一读、记一记”这一学习要求,教师应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里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为下一学段的运用词语、准确表达打下基础。

而《黄山奇石》课后练习的第三题,同样也是词语积累的专项练习,但是所选择的词语并不是从原文中摘录的,而是由原文里的生词发散延伸,是原文词汇的补充。这道习题的学习要求难度有所提升,“读一读,选几个词语夸夸某处景物”,要求学生在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基础上,能够把这些词语运用到合适的词境中,

以最后一组词语“闻名、新闻、百闻不如一见”为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黄山奇石》第一句话“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启发学生自主识记生字“闻”。<课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闻”的字形,结合字形理解“闻”的本义是表示“听见”。引导学生带着对字的本义的理解,<课件>再读词语“闻名中外”,在识字读词中,水到渠成地认识到“闻名中外”的意思是:“很有名,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知道”。紧接着,由“闻”字生发开来,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表示“有名、出名”。学生在积极的交流中,积累“举世闻名、百闻不如一见、闻名”等词语。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识字学词、理解了课文内容,更积累了语言,提升了语感,大大降低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难度,也让词语运用的表达训练更为高效。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再次对“积累好词,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强调。同样是白色,如果细细区分,还可以分为“雪白、米白、奶白”;同样是红色,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分为“火红、桃红、枣红”……这样的发现,不仅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更是一种表达方法的渗透。<课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绿色或不同红色的区别,也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唤醒孩子们对颜色的丰富认识,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土黄、鹅黄、金黄”,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黄色?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里的各种现象,<课件>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对象,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

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作者的想象,不仅能使景物描写更生动形象,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课件>《望庐山瀑布》中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诗人遥望瀑布,把飞流直下、临空而落的瀑布,想象成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这样的想象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黄山奇石》里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都有自己的名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