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评报告-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下载本文

(3)教学改革与专业、课程建设稳步提高

自2011年以来,我专业教师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1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3门课程被分别列为省级或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1)多渠道促进教师成长

① 制订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业务进修或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② 加强对教师的校内培养与培训。第一,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每年新教师都参加了岗前培训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第二,实行助课制度,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给新教师提供教学阅历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其合作老师,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老带新,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三,开展定期参加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③ 完善科研资助制度,建立教师科研的长效激励机制。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学院关于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经费的使用办法》和《机械类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经费使用方案》等多种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以及人才工程项目。申报各种项目、奖励、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与教材等科研与教研都有资助与奖励,解除了教师搞科研与教研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2)建设成效

自2011年以来,我专业教师在提升其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位青年教师进入从事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2位青年教师分别在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分别选派3位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英语强化培训班。

2位老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选;4位老师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位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位老师成功入选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

获得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项目资助,其中2位青年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位老师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1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获得江苏省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已被推荐参加国家机械创新大赛;1位教师获得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3 教学条件和应用

3.1 实验教学设备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专业实验室和学科实验

室。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基础实验室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相与热处理、材料力学五个实验分室。机械专业实验室包括CAD中心、测控技术、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先进制造技术、系统分析、微机控制七个实验分室。CAD中心为连云港市CAD技术培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为连云港市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非常重视本专业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不断增加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的投入。截止到2013年底,专业实验室面积约2184m2,专业实验设备总值为 1343.31万元。2014年学院计划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约150万元,能够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历来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制订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了实验室的管理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的考核,保证了我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基本配备完善,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先进设备,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实验室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已发挥较好作用;专业内外实习基地能基本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3.2专业实习基地

我专业加强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制订并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特别是生产实习,十分强调做好计划安排、教师选派、学生的实习过程及实习成绩的考评等环节的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完善,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目前我专业建立了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在内的实习基地12家,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实习。

4 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及形成过程

2011年学校进行了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形成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总结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中经验与问题,2014年4月份学校启动了新的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逐渐形成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继承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完全学分制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新版培养方案进一步压缩了总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55学分,大类教育平台50~6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60~80学分,总学分为180。

2014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结构

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注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了合理课程体系的判别标准,即必须具有系统性、连续性、适用性,即课程设置需要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面,要反映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要适应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根据上述判别标准,构建了图1所示的课程教学体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承担起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图1 专业课程体系

(3)课程教学大纲

目前为所有开出的课程均有完备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规范、完整、全面。

4.2 课程建设

根据2014版的本科培养方案,由我系开设的专业课程46门,均为多媒体教学课程、其中校级精品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0门,其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分的30.6%。

近年来,我系教师共主编教材或习题集10部,均已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绝大部分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课设设置内容广而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建立学生对专业认识的整体构架、提高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4.3 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措施:

(1)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数量偏少,且现有校级精品课程还未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网络教学资源不足;② 多媒体授课教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高质量的精品课件还有待开发;③ 双语教学目前还没有正在启动,与发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2)解决措施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① 重视课程建设,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和带头示范作用;② 加大力度支持、鼓励教师出版实用性和应用型强的自编教材,争取自编教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③积极培养双语教学师资,推动双语教学。

4.4 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① 逐步充实升级校内实验、实习教学设施,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在实验室建设中,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把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融为一体,兼顾教学与科研,提高专业实验水平。

② 逐步改善校外实习条件,夯实校外实践教学物质保障的现有基础。加快推进“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生产实习中的作用,继续坚持到生产现场一线开展生产实习等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

③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寻求大型综合的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努力拓展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保障水平。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

注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规范和引导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达到80%。 (3)实习、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 制定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上保证了实习实训时间。例如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