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鉴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下载本文

培养学生鉴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武穴市实验三中 郭国品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已经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二十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体会。我的观点是大力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和评价水平,运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多写作文,多改作文,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

首先说,学生会不会鉴赏作文?知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答案是肯定的。学了那么多的课文,看了那么多的优秀作文书,应该说学生的感性基础是存在的。但是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可能就是一个麻烦事,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老师也往往没有有计划有序列的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常言道:懂得什么是美才能创造美。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教师有计划的从各个不同角度(语言、构思、结构等)找来一些范文,在全班讲评,每次不用太多,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隽永的短文、电视散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欣赏。 2、要关注每年的中考、高考年度满分作文,这类作文与获奖作文的区别在于:中高考作文为了让学生有话说,题材内容一般大众化,人人都可以写,都可以拿来借鉴。 3、多看一些高中生的作文,毕竟高中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经历,一般来说,高中生的作文比作家的文章更适合学生阅读,也更有新鲜感,更有现实借鉴意义。 4、要多看、要理解、要摘抄作文范文的典型性旁批尾评。这些评语往往告诉了学生作文的奥妙之处,也最容易被忽略。教师也可以整理出来,让学生多朗读,但决计替代不了学生结合范文的深刻理解。作为一种模式,可以为老师省却不少事。

5、好的典范性作文,借鉴意义大的文章要浓缩精华(如开头,结尾,中间的议论抒情性句子、优美的词语句子),把它做成作文小卡片,是可以为很多作文提供模仿的范例的。须知,优秀的考场作文90%以上都是在平时写过类似文章的基础上改写的。 6、要自觉背诵摘抄的美句警句、作家名人的名言,这些话或原文引用,或巧妙改编化用,都可以成为自己作文最亮眼的明珠吸引阅读者。

当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作文的写作评改不是先后进行的,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螺旋式上升的。下面再从评改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改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片面的要求老师全批全改注定会成为作文教学的瓶颈。其现实就是一学期写不了几篇作文,老师也改的头痛。

本学期,别的班写第二篇作文时,我已经改完了四篇作文。学生写多了,作文水平能不高吗?

那么,让学生自评互改如何着手呢?要注意哪些原则问题呢?我不揣浅陋,觉得要注意一下这些方面:

1、讲清楚学生批改作文的意义。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难处,并非是老师懒惰、不负责任。学生改作文只会改的更仔细。而且,在同学的眼中,作文更有可读性,更容易获得赏识。

2、告诉学生批改的原则,可以先学习一下本地中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如黄冈2014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记叙文分数及评分标准:一级50-45分,叙事完整,构思精巧,过程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生动形象,鲜有语病。议论文分数及评分标准:一级50-45分,论点深刻,论据充足典型。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生动。对照作文的标准,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俊俏”得什么样儿,以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般我都会让学生把这个作文标准写在作文本封面的反面,每次作文对照最高标准,学生写作上自然会有所注意。

3、要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圈点批画的符号和方法,形成比较统一的标准。批改符号主要有:删、改、调、换、补,这些符号的形式在网络课件上均有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抄写在黑板上或发练习页让学生练习修改。

4、告诉学生批改的普遍方向和具体要求。首先是学生自查,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二查文面是否整洁;三查标点运用是否正确;四查有无错别字;五查有无病句;六查中心是否突出;七查条理是否清楚;八查内容是否具体实在;九查有无真情实感;十查内容有无重点。学生自查完后就是小组互查,可能每次作文的训练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要特别注意这方面有没有完成目标。

5、教师在全班范围内,教会学生评讲修改方法后,按照座位原则或者好中差搭配的原则形成批改小组,要求先互相通读本小组的作文(圈点批画细节错误或亮点),再自己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由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代读),大家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由水平高的同学执笔,完成旁批尾评。

6、作文批改完后,学生要针对某一段或者全文做一个修改,附在批改之后,再交给教师,做最后的总评。要表扬批改好的小组、同学,修改作文认真的同学;批评纠正不认真、没有掌握方法原则的同学。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方法,对学生、对老师有效率的方法才是好方法,要能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探讨,争取把作文教学推向深入。

201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