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生态所 博士导师简介2015 下载本文

应,稳定碳氮同位素与环境的关系。 E-Mail:chengwx@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613

梁文举,男,1964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兼任辽宁省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Pedosphere》(SCI)、《应用生态学报》和《土壤》编委。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6年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5年2~8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

1998年3月~1999年4月于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曾先后赴 埃及、韩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多样性。

主要研究课题: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土壤水养源汇容量和缓冲能力拓展机理与扩增途径(国家973课题);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温带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E-mail:liangwj@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359或88087745

武志杰 男,1962年6月生,研究员。兼任国家“863”主题专家,全国肥料和土

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第六届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4年7月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农业生态工程与农产品清洁生产。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新型稳定性肥料研制与产业化 。 E-mail:wuzj@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103

陈利军 男,1968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辽宁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

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生态学杂志》编委。

毕业时间学校:1990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3、1996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5年11月-1996年4月赴比利时Ghent大学农学与应用生物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7月-2007年4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EF-Fellow;曾赴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蒙古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酶学;有机物质土壤转化的生物化学调控;转基因植物与土壤的互作关系。

主要研究课题:尿素N转化的抑制剂及其组合调节;土壤和沉积物中P 的组分特征及其活化调控;杀虫蛋白土壤存留机制及其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作用;含 N、P的生物有机大分子在土壤中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E-mail: ljchenchina@hotmail.com或ljchen@iae.ac.cn 办公电话: 024-83970355

石元亮 男,1960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

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2年于吉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7、1996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7-1999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1年在新西兰MASSY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

2003年在英国草地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 2009-2011年与新西兰Balance公司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域生态系统及其调控研究(土壤酶系统的调控措施与机理、土壤养分 转化与运移等);新型肥料研制与制造(包括稳定肥料及肥料添加剂);机械化学技术与机理 研究(机械活化技术、磷素活化剂)。

主要研究课题: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稳定性肥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国家科技支撑项 目—滨海盐碱地作物稳定性肥料研制与施用技术;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新型超细磷肥产业 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E-mail:shiyl@iae.ac.cn 办公电话: 024-839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