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生态所 博士导师简介2015 下载本文

1999年12月-2000年6月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土壤与作物科学系,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估与控制技术;土壤-植物系统主要营养元

主要研究课题:北方城郊多功能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 善关键技术与示范;肥料磷在农田土壤各磷库中的分布和环境安全实验研究 E-mail:chenxin@iae.ac.cn

办公电话: 024-88087808或83970208 合作导师:张伶伶:沈阳建筑大学教授 E-mail:llz2008@VIP.163.COM 办公电话:024-24694750

姜 勇 男,1968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

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辽宁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应用生态学报》编委。

毕业时间学校:1990、1995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 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业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2000年6~12月于日本农协合作研究;瑞士、韩国、朝鲜、日本等短期访问交

流。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表面化学与溶液化学;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循环;土壤健康质量与农产

品安全。

主要研究课题:“氮水添加对北方退化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影响(基金面上)”;“气候变化/

氮沉降与土壤碳截获能力(973)”;“农田氮输入、转化及输出途径、量化表征及其组分特征(科技支撑)”。

E-mail: jiangyong@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902

史 奕 女,1961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3年于沈阳农业大学生理生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曾到比利时根特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短期合作研究与高访。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

主要研究课题:循环农业系统污染物减控关键技术研究;北方污灌区超标农田安全利用研究与

示范。

E-mail:shiyi@iae.ac.cn 办公电话:024-88087716或024-83970540

宇万太 男,1964年5月生,研究员。所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和干旱区研究编委,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6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4.6-12月赴英国洛桑试验站进修访问;

1996.1-1997.6、2002.7-2002.12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 从2005开始,多次到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与循环再利用及土壤肥力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

究。

主要研究课题:东北平原瘠薄盐碱中低产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加入氮的交互作用与作物氮

肥利用率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氮素内外循环周转规律及肥料利用效率。

E-mail: wtyu@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366

贾永锋 男,博士,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生态学杂志》及《生态毒理学报》编委。

毕业时间和学校:1996-2000年在英国Newcastle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2000-2005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污染控制。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原理与方法;地表环境砷污染发生机理与过程控

制;沉积物典型重金属形态转化与归趋。

E-mail:yongfeng.jia@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503

郭书海 男,1964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环境工程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家组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毕业时间与学校: 1986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9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 后研究。曾在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进行合作研究和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污染场 地/土壤修复、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区划)。 主要研究课题:“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物化与生物修复技术”(863);“油田独立井场采

油废水外排水撬装式短流程处理装备研制”(863);“辽河河口区累积性烃类污染物削减关键技术与示范”(水专项)。

E-mail:shuhaiguo@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449,024-88087780

台培东,男, 1964年 8 月生,博士,研究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6年于南开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毒理学:地表水主要污染物对敏感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研究;恢复生态学: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方法及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水环境质量基准校验(2011ZX07530-0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典型矿业城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示范(2012BAC13B03)。

E-mail: pdtai@sina.com或taipeidong@hotmail.com 办公电话:024-83970368或024-88087790

赵 青 男,1983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美国

化学会会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2005年于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2010-2014年在美国麻省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生态化学,纳米材料与环境,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界面行

为 。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土壤中有机物不同形态提取方法优化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金属氧化物等)的环境行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E-mail:happyzq2002@163.com 办公电话:024-83970368

魏树和 男,1970年2月生, 博士, 研究员。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 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毕业时间与学校:1992、2001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

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 2009年~201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澳

大利亚La Trobe大学环境土壤学博士后(2010.5-1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2006.7-2007.7)。此外, 曾到德国Munster大学(2014,8.1-31;2013,9.1-30),瑞士Bern大学合作研究(2012,9-12)。英国Cardiff大学(2013),波兰科学院(2013),斯里兰卡国家水稻所及茶叶所(2011),土耳其Erciyes 大学(2009),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Vinogrado 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进行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 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村镇生活固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清淤底泥及村镇生活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示范(2012BAC17B04)”, “十二五”863 重大计划子课题“重金属在超富集植物中的形态转化规律研究(2012AA06A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富集植物三叶鬼针草对镉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31270540)等。 E-mail: shuhewei@iae.ac.cn 办公电话: 024-83970382

谢凌天 男,1969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

人计划)入选者。

毕业时间和学校:1990年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2002年于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Department of Biology 获博士学位。 访问和进修:2003-2005 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做博士后研究。

2005-2011年在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研究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物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转移、毒性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主要研究课题:不同摄入途径下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累积和毒性的差异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新型环境污染物药品和个人卫生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对淡水绿藻的生态毒性;水生生物对污染物抗性进化及内在机制。 E-mail:xielt@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441

庄 杰 男,1966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美可持续环境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协调人,美国土壤学会国际科学研究奖评审委员,国际SCI刊物《Ecotoxicology>, 编辑。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7、1990和1993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分别获农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1998-2000年,日本千葉大学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000-2003年,美国特拉华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 2003-2013年,美国田纳西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 2007-2013年,美国田纳西大学安全与可持续环境研究所科研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物理、土壤污染、环境纳米科学、污染水文学、土壤植物水分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病原体的扩散和水污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降解、环境修复的纳米技术与理论、胶体调控的污染物环境行为、土壤有机碳保持的物理机制。 电子信箱: zhuangjie@iae.ac.cn 电话:024-83978326

何红波 女,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美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毕业时间与学校:1992、1995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

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氮转化生物化学过程及土壤养分供应评价与调控;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碳氮循环特征。

主要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合碳和外源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配和稳定机制及其碳氮偶联效应”;973计划专题“天然森林和草地的碳截获潜力估算”;土壤生物专项子课题“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原位表征技术”。 E-mail: hehongbo@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376或024-88087760

白 娥 女,1978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毕业时间与学校:2000年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7年于Texas A&M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system Science and

Management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 2007-2010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Department of Land, Air and Water Resources 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与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CO2升高对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多过程的影响机制。自然科学基金:新碳在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机制-应用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 E-mail:baie@iae.ac.cn 办公电话:024-83970570

程维信 男 , 1956年7月7日生,博士,研究员,国家“引进国外杰出千人才计划”入选者。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编委,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编委,Plant and Soil咨询编委。曾任国际土壤生态学会秘书长,美洲生态学会亚洲部主席。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2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美国佐治亚大学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助理教授(1999-2001),副教授(2001-2007),教授(2007-),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助理教授(1998-1999),加州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1990-1992),访问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访问教授,(2005-2006)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根际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农业生态学,陆地环境,全球气侯变迁,碳氮循环。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藕合机制,土壤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根际激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