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山西省晋城市2019-2020学年高考第四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B.足量的Fe粉与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3 NA

D.25℃时,pH=13的1.0 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答案】B

【解析】A. 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1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则0.1mol白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6NA,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B. 1molCl2所以0.1mol甲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NA,故A错误;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FeCl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数目为2 NA,故B正确;C. NaHSO4晶体中含有Na+和HSO4-,1.2 g NaHSO4的物质的量为1.2g÷120g/mol=0.01mol,则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总数为0.02 NA,故C错误;D. 25℃时,pH=13的1.0 L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n(OH-)=1.0L×0.1mol/L=0.1mol,OH-的数目为0.1NA,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熟练掌握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白磷(P4)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

2.一种碳纳米管新型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交换膜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B.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

=Ni(OH)2+OH

C.导线中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g D.充电时,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B

【解析】根据装置图,碳电极通入氢气,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H2-2e-+ 2OH-=2H2O,Ni电极NiO(OH)→Ni(OH)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碳电极是负极,Ni电极是正极。根据以上分析,离子交换膜选用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故A错误;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故B正确;导线中通过1mol电子时,负极生成

1mol水,理论上负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8g,故C错误;充电时,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碳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

3.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已知: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20N4O6,故A错误;

B、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碳酸即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B正确;

C、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氨气生成,故C正确;

D、因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4.已知:Ag++SCN-=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3Ag+ =3AgSCN↓+Fe3+ 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 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AgNO3与KSCN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即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A说法正确;

B、根据②中现象: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即发生:Fe(SCN)3+Ag+=3AgSCN↓+Fe3+,故B说法正确;

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 2mol·L-1 AgNO3溶液,Ag+过量,反应②中Ag+有剩余,即滴加KI溶液,I-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溶解度小于AgSCN,故C说法错误;

D、白色沉淀为AgSCN,加入KI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转化成AgI,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同族,X和Z同族,X的简单离子和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和X、Z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W和X、Y分别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均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种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X C.简单阳离子氧化性:W>Y

D.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能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W和X、Z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则W、X、Z很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考虑到W原子序数最小,可推断W为H元素;W和X、Y分别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均呈碱性,X为非金属,可推测化合物中有NH3,则X为N元素,又X和Z同族,Z为P元素;W和Y同族,X的简单离子和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知Y为Na元素。综上推测满足题干信息,因而推测合理,W为H,X为N,Y为Na,Z为P。 A. 4种元素中只有Y是金属元素,即Na,因而金属性最强,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X)>P(Z),因而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Na(Y)>H(W),因而简单阳离子氧化性:W>Y,C正确;

D.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NaH,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为还原性气体,D正确。 故答案选B。

6.在恒温条件下,向盛有食盐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0.2molNO和0.1molCl2,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①2NO2(g)+NaCl(s)②2NO(g)+Cl2(g)

NaNO3(s)+ClNO(g) △H1<0平衡常数K1 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

10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分钟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mi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的平衡常数为

B.平衡后c(Cl2)=2.5×10-2mol/L

C.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平衡常数K2增大 D.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H1<0 平衡常数K1=

②2NO(g)+Cl2(g)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 =

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的平衡常数K=,则K=,A正确;

B.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0.2+0.2+0.1)mol×(1-20%)=0.4mol,10min内用ClNO=7.5×10-3mol/(L?min),(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则平衡时n(ClNO)=7.5×10-3 mol/(L?min)×10min×2L=0.15mol,设①中反应的NO2为xmol,②中反应的Cl2为ymol,则: 2NO2(g)+NaCl(s)

NaNO3(s)+ClNO(g)

xmol 0.5xmol 2NO(g)+Cl2(g)

2ClNO(g)

2ymol ymol 2y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