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 下载本文

2、 围绕“感点”,拓展联系。

《画蛋》这篇文章老师小时侯就读过,相信大家也熟悉。但是这篇读后感更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 ——读《画蛋》有感

有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在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是:一,老师教导有方;二,徒弟学习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罗基奥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达?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告诉他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达?芬奇日后得以功成。

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方”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开始学习了。她先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她那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了,她给我的任务还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是基础,只有练到了运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成功,又拉了几天空弦,我听到的总是那单调的“拉拉”的声音。哪有一点儿我为之陶醉的乐声呢?我一烦之下,一弓挑断了琴弦,发誓再不学了,于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师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怠。达?芬奇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就在这里。他刻苦地练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败,恰恰也在这里。怕艰苦,在困难面前懈怠,终究要失败。

5

不仅学习艺术是这样,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学起,只有打好基础方可学出成绩。

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坚持了。现在,当我一本本地翻看那一摞札记时,方悟出了老师的用意:她是让我练基础,积累材料,一点点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结果。

达?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考考你:

围绕“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个感点,作者从“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要他天天画蛋,练好绘画的基本功”这一点,先谈了自己的哪件事说明“教者有方,学者怠”不行?

接着, 作者又写了自己的一件什么事情来说明“教者有方,学者不怠”能够成就事情?

其实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慧眼选材”。只要我们细细思考,与“感点”相同的道理、方面或相反的个人的生活经历、读到听到的故事,都是可以拿来做拓展的。(拓展的时候,一定不能蜻蜓点水,一晃而过。要有具体的描述哦!)

如《〈你的火柴,我来点燃〉——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可以写写自己的生活与小女孩生活的对比,突出家庭、社会环境的优

6

越,突出我们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体现我要帮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冲动。

又如,《〈躲在翅膀底下的爱〉——读〈爱的雕塑〉有感》,就可以联系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等老师保护学生的事迹以及人们欲建谭千秋老师雕塑及捐款爱心纪念碑以示纪念的事,来说明爱的伟大。

试牛刀展示台 同学们,关于读后感的交流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喜欢《少年作文辅导》的孩子是不是还能记起我们这本杂志有个栏目叫“素材资料袋”?这个袋子里装的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是篇篇都很经典呢!最主要的,在这些故事后面,提示了我们“写作文时,哪些主题可以运用到这些故事中来呢?”你们有没有兴趣来运用作者提示的主题——把它作为“感点”,尝试写出精彩的读后感?试一试,你一定能行!别忘了,把你的写好的读后感寄到我们这里来,说不定也能发表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