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表现出很强的情绪色彩,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如果老师拿来新玩具,他马上又破涕为笑。
3—4岁儿童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刚入园时,儿童情绪波动性很大,特别爱哭,不让送他的家人走。有的孩子刚入园时虽不哭闹,但情绪压抑,表现为既不听老师指挥,也不参加活动,只是个人独坐。
3—4岁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在幼儿园里常看到,一个小朋友哭,其他的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当看到别人笑时,他们也会跟着大笑。
3—4岁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还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表现很乖;不高兴时,什么也听不进去;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情景再现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小朋友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都拿起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画笔、纸及颜料画起了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有的画小白兔,有的画小鸭,有的画小花猫……。老师表扬果果的小白兔画得真漂亮。结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凑过来看,看完之后,小朋友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画起了小白兔。
3—4岁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在游戏中,喜欢和别人担任同一的角色。比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有些小女孩看见别人当妈妈,也要当妈妈。她们才不管家里有几个妈妈呢!又如玩开公共汽车游戏,大家都要当司机。一辆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游客,但仍然玩得很高兴。
周围人特别是父母、教师常常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在教育工作中,父母、教师要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模仿样板。
3—4岁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如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坐的直,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精神,其他小朋友都会跟着学,马上把小胸脯挺起来,并向被表扬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眼光。
(3)思维靠行动
3—4岁儿童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其思维的进行往往借助动作和运动。例如,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3—4岁儿童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像 “面条”、“太阳”或“大饼”。
3—4岁儿童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动作。例如,听到故事中说“小鱼游啊游”,他就会把身子晃来晃去。儿童自己在讲述某件事情时,经常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边讲边比划。
21
2.4—5岁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这一特点在4—5岁的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儿,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坐久了,也会感到疲倦,打哈欠,伸懒腰,左右摆动,不断搞小动作,不再像学前初期的儿童那样听话、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让老师觉得“不好带”。因此这一时期,无论教师或家长,在教育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2)思维具体形象性 情景再现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剧。爸爸问4岁的女儿欢欢:“7加2等于几?”欢欢愁眉莫展,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爸爸又问:“那7颗棒棒糖再添上2颗棒棒糖是几颗糖?”欢欢若有所思地说:“9颗。”
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突出。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如常看到学前中期儿童能说出4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7个苹果,也能算出8粒糖给了弟弟5粒还剩3粒,但通常还不能理解“4加3等于几?8减5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4—5岁儿童理解成人的语言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经验。比如,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们无法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为什么会是儿子。
(3)初步具有规则意识
4—5岁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初步能够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如在活动室不大喊大叫,不乱扔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发言要举手,依次玩玩具,不破坏游戏规则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
3.5—6岁 (1)好学好问 情景再现 一天,妈妈带红红去超市购物,走在路上她们正巧碰上了结婚的场面。红红问妈妈:“那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妈妈告诉她,那里有人在结婚。“什么叫结婚?”红红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结婚。”妈妈告诉她“你还小,等长大了,才能结婚。”红红好奇极了,“现在为什么不能结婚?为什么等长大了才能结婚?”。
5—6岁儿童对周围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这个阶段的儿童提出的问题不仅形式各种各样,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家长、教师都应保护学前儿童的求知欲,要科学地回答他们的提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22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坚强、勇敢等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如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等;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在语言的叙述中能使用“因为??所以??”之类的连词,如因为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因为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能根据图画中人物所穿的衣服来判断春夏秋冬。
(3)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变化比以前小得多,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性格特征已有明显差异,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外露,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学前儿童自身活动因素三大方面。
一、生物因素的制约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良好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它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过遗传,可以将祖先长期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完成其种系的繁衍。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头发和神经系统等的特征,其中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知识链接 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但因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即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高限也只能是人类婴儿的水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了22.8万名儿童,其中3%-4%的低能儿和痴呆儿中有50%与遗传素质有关。
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如果不具备人类正常的遗传素质,即使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同时,遗传素质的缺陷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巨大障碍。比如,生来双目失明的孩子,难以发展绘画能力;
23
生来聋哑的孩子,难以发展音乐才能;无脑儿不仅不能产生思维,甚至还难以生存。由此可见,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个学前儿童的遗传素质又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这些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形成个别差异提供了可能性。小小的钢琴家、歌唱家、运动员等之所以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固然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训练和自身的勤奋,但不能否认遗传素质在其中的作用,他们与其他儿童相比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比如,手指长而灵活,声带音质纯净,动作协调性好等等。因此,遗传素质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伴随着生理成熟而实现的。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成熟。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为发展提供可能性。
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其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地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知识链接 儿童生长发育的方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远近方向(从中轴到边缘)进行的。如,儿童的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
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是遵照首尾规律和远近规律发展的。其顺序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先发展臂部动作,后发展手指动作。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的发育成熟也遵循一定的顺序或规律: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生殖系统成熟最晚。例如,儿童5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80%,骨骼肌肉系统的重量还只有成人的30%左右,生殖系统则只有成人的10%。
儿童生理成熟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规律,在出生的头几年,年龄越小,生长的速度越快,以后会减慢,到了青春期,又出现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知识链接 为了验证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进行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对双生子T和C从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先让T在出生第48周起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而 C则在出生后53周才开始学习,即比T晚6周开始,C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由此看出,机体尚未成熟时,过早的训练只能带来一时的效果。真正的学习效果要在成熟之后才能出现。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