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目标导航 1.知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懂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掌握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4.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案例引入 轩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大学音乐教师,妈妈是某高级中学的舞蹈教师。由于从小受到较好的薰陶,很小的时候就会弹琴、跳舞、画画、下棋,尤其是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岁的她就能背唐诗、数数。上幼儿园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且不断拿奖。小小年纪的她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大家都认为她是名副其实的“小神童”,长大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然而,事情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轩轩上大班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轩轩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了,她开始变得不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怎么听话了,说话、做事开始趋于我行我素。更可怕的是,突然有一天,“小神童”看着妈妈面无表情地说了句:“活着真没有意思!”当时,妈妈吓坏了,年纪这么小的人儿怎么会有这么种念头!曾经一度把孩子视为“天才”的妈妈一时难以接受:我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越来越退步的她就要升小学了,该怎么办呢?面对现在的轩轩,妈妈没了辙。

事后,幼儿园老师了解到,轩轩原本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可就在轩轩4岁时,轩爸轩妈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缝,夫妻俩动不动就把家里弄得人仰马翻。这让夹在中间的轩轩既悲伤又无助。后来,轩轩一直跟着妈妈生活。由于妈妈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教他,原本活泼好学的轩轩开始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弹琴、跳舞、画画等爱好失去了兴趣,并且越来越不爱与人说话了,这与四岁前的她,判若两人。

轩轩的出生为她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按常理,她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结果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如此心寒呢?

上述案例涉及到的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那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本章的学习将带我们一同进入并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从而更自觉地引

17

导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发展是儿童心理成长的核心体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学前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学前儿童的心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它不仅包括数量的变化,还包括质的变化;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从总体方向上看是进步的、提高的,在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变化。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我们知道,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初生的时候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 3—4岁的儿童头脑里还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因此,对数的学习要借助于实物。随着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数和实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儿童对数和实物之间的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之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出现和个性特征形成的次序,都是从无到有,从不齐全到齐全,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才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4岁时开始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4—5岁时学会辨别近似色,5—6岁才能辨别混合色。又如以儿童的哭闹的目的为例,最初儿童是为寻求生理上的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而哭闹,随着经验的积累,当儿童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会用哭闹的方式对成人提出要求或表示抗议。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单从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常常认为“儿子”总是小孩,当妈妈告诉他“爸爸是爷爷的儿子”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整个学前儿童的思维都处于具体阶段,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到学前末期才开始在他们身上萌芽发展。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最初常常没有目的,具有很大的无意性。这种无意性表现于儿童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活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儿童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比如,

18

大班儿童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特别是后来意志的逐渐形成,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的制约或局限。如,两三岁儿童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不强,自制力很差,主要是由于生理方面不成熟所致。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增强,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在有的活动中(如在做作业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在有的活动中(如自发游戏中)注意力集中,表现出个体的主动选择与调节。到了五六岁时儿童个体心理活动主动地选择与调节能力大大增强。如大班幼儿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时段和场合才表现出来。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很容易因情境的影响而改变。比如,幼儿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一会儿堆积木,一会儿开火车等等,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整体性,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性,从而有了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表现出对画画持久的兴趣。

总之,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伴随着相应环境的作用,因而更具有适应性、组织性、有效性和复杂性。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的连续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从根本而言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先前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发展是先前发展的结果。比如,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先是直觉动作思维,再是具体形象思维,然后是抽象逻辑思维。这些思维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没有先前的发展,就没有后来的进步。另一方面,高一级的心理发展水平包容着先前的心理发展水平。如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后,并不就意味着具体思维的消失,在思维过程中具体思维照样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二)发展的阶段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又是由一个个具体发展阶段组成的。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些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过程的质的差异,也表现为不同的主导活动和不同的心理能力。在具体行为上,又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些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是不可逾越或倒退的。

(三)发展的方向性

19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不可逆、不可逾越的,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譬如,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迟。同样言语的学习,往往先掌握口头言语,然后掌握书面言语。尽管学前儿童个体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存在加速或延缓的问题,但发展的方向和顺序不会改变。 (四)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是等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比如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前后变化一般就不那么明显了。二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比如,学前儿童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发展,而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三是不同学前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比如,有的孩子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说话 ,有的孩子已经两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过话。比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直到3岁多才会说话。

(五)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尽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共同性,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由于遗传素质、教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发展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即个别差异。例如,有的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强,有的学前儿童操作能力强,还有些学前儿童擅长与人交往等。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往往是以年龄为标志,年龄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特征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通常所说的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包括学前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在发展的每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3—4岁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性强,是整个学前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