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2013全国生物联赛试卷及答案解析 - 图文 下载本文

4.马氏管:如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棘皮动物的肠盲囊与马氏管同源。 幼虫分为:①无胚层之分,如海绵动物的双囊幼虫。 ②两胚层,如浮浪幼虫,中实幼虫,在海绵动物中。

③无体腔的三胚层,如多肠类的弥勒氏幼虫和吸蛭类幼虫;

④具有假体腔的三胚层,如环节、星虫和软体等类动物的担轮幼虫,纽虫的帽状幼虫,内肛动物幼虫和后湾幼虫。

⑤具真体腔囊的三胚层,如腕足类幼虫、棘皮动物幼虫和柱头幼虫。

开管式循环系统:在软体(头足纲除外)、节肢动物等混合体腔生物中,假体腔更广泛存在,充满血液,称为血窦。开管式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心室,心耳),血窦,动脉和静脉。血液循环的途径为:心耳—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但是软体动物中头足类十腕目为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运动也更加敏捷迅速。

闭管式循环系统:从纽形动物开始初步出现,环节动物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背血管,腹血管,心脏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比开管式循环系统更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血液循环的大致途径: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动,到达环血管后由背向腹方向流动。然后由腹血管收集血液,从体前向后流动。血液始终封闭在血管内循环流动。棘皮动物中循环系统退化,不完整。 【答案】D

23.以下哪项不是文昌鱼的特征(单选l分)

A.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 B.有分节的肌肉,有哈氏窝 C.有头,有心脏 D.有特化的口器

【解析】补充:无鳞、无偶鳍、无脊椎骨,有背鳍、臀鳍和尾鳍。无头,无心脏,无脑,无感官,无消化器官。 【答案】C

24.一家饭店涉嫌出售野生鸟类,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了一种鸟类的足,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后趾与前面三趾在同一平面上,趾长,基部有蹼相连,这种鸟类是(单选l分) A.鹈形目 B.鹳形目 C.雁形目 D.鹤形目

45

【解析】 【答案】C

25.以下哪组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单选2分)

A.钼 镍 铜 铁 B.铁 铜 镁 钼 C.钙 镁 镍 铜 D.锰 镍 镁 铜 【解析】本题作废

26.盐胁迫条件下,较耐盐的禾本科植物大麦可以通过将盐分局域于以下部位来缓解盐分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多选l分)

A.根系 B.幼叶 C.叶鞘 D.老叶 【解析】本题作废

27.关于植物的种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多选2分) A.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B.种子表面均有种孔、种脐和种脊的结构

C.种子中的胚乳多来源于受精后的中央细胞,也有来自于雌配子体的细胞 D.胚是休眠的幼小孢子体

E.无胚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没有胚乳形成

【解析】B种脊:倒生胚珠珠被与珠柄愈合形成,内含维管束。非所有种子存在。 E无胚乳种子在种子行程中产生过胚乳,胚乳后因为胚的发育供应营养而消失 【答案】ACD

46

28.有关被子植物花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单选2分) A.花是适应于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B.花托、花萼和花冠被认为是叶的变态 C.雄蕊和雌蕊也被认为是叶的变态

D.花托、花被、雄蕊和雌蕊均有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产生

【解析】花柄和花托是茎的变态,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叶的变态 【答案】B

29.玉米干旱缺水时叶片的内卷主要是 失水造成的(单选l分) A.叶肉细胞 B.叶表皮的毛状体

C.位于上表皮的泡状(运动)细胞 D.位于下表皮的泡状(运动)细胞

【解析】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位于禾本科植物相邻两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为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在叶片蒸腾失水过多时,泡状细胞体积减小,叶片内卷成筒状或折叠以减少蒸腾,当蒸腾减少时,它们又吸水膨胀,于是叶片又平展。 毛状体:植物表皮细胞上的突起。包括毛、鳞片等。与叶片内卷无关。 【答案】C

30.有关C4植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2分) A.叶解剖结构中可观察到“花环结构”

B.光合作用CO2的初步固定和同化在不同细胞中进行 C.光合作用CO2的初步固定和同化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D.在一定范围的强光、高温条件下光合效率高 【解析】A 外维管束鞘细胞,内叶肉细胞

B见第11题图

D因为它先把C02“浓缩”后再给柠檬酸循环,所以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且效率更高。 【答案】ABD

47

3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单选l分)

A.静息电位水平 B.0期去极化的速度 C.阈电位水平 D.平台期的长短 【解析】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是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去极化过程(0期):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的作用,使膜的静息电位减小到阈电位(-70mV)时,钠通道被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急剧升高。Na+顺浓度梯度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到约+30mV,此过程称为去极化期。由于钠通道激活迅速,失活也迅速,其开放持续时间很短,因此,将钠通道又称为“快通道”。

3.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1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O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与外向电流(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水平变化不大。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对K+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钙通道已逐渐失活,恢复极化状态。

(4)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活动,使细胞排出Na+和Ca2+,摄入K+,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的Na+、K+的分布;经3Na+-Ca2+交换体Na+顺浓度梯度入胞,Ca2+逆浓度梯度外排。

不应期:在生物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发生反应。一般称此期间为不应期。不应期分为:不论第二次刺激强度多大均无反应的绝对不应期;紧随绝对不应期的时间很短时期,给予强刺激则可能产生兴奋但不产生动作电位,是局部反应期;前两者合称为有效不应期。以后给予强刺激则可能发生反应的相对不应期。 ABC此处电位变化迅速,影响时间短,D此处电位变化很慢,影响时间长

【答案】D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