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熔化和凝固 教案 下载本文

熔化和凝固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第一节

一、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试管、表、海波、松香、火柴、玻璃棒、课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四、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主要特色与亮点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熔化和凝固》采用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通过探究海波和松香两种不同固体熔化特点的方法来认识不同类型固体熔化的特点。做成功这两个实验,是本课的重点。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学生是探究的主角,老师引发他们不断地观察、记录、思考、并把这种熔化特点转化成形象的坐标图像。接着从个别到一般,引导学生认识其他固体的熔化特点,从而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熔点,晶体的熔化条件等知识。最后,进行逆向思维,学习熔化的反过程——凝固的特点。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个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网络化。课堂练习则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

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 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没有这个实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少了支撑点,这样对学生进行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在固体熔化的实验上下一番功夫,最好上课前要预作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虽然可见度不大,但实验的成功率大,且派学生代表参与演示,使学生通过实验对固体熔化的规律有了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

阶段一

想一想,夏天,我们都喜欢吃冰棍。冰棍本来是哪种状态?放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出现什么现象?那是变成了什么状态?

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现象?学生回答 这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点?能反过来变回去吗?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 你还能举出其他熔化和凝固的例子吗? 师板书:课题:§4.2熔化和凝固 从这些事例说明什么问题?

a:物质既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 b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温度有关。

阶段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试管、表、松香、火柴、玻璃棒

学生与老师合作演示实验: 实验方法:1、水浴法加热海波

2、海波熔化实验要求从40℃开始计时;

3、处理数据:记录数据,把记录的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4、引导学生画图过程(投影) 5、图表分析并填写任务单:

海波、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都是如此?

阶段三

1.介绍松香。松香是松树树干内部流出的油经高温熔化成水状,干结后变成块状固体,其颜色焦黄深红,主要应用在电子电路焊接时的助焊剂,在乐器方面主要用来擦磨乐器的琴弦使其起到发涩的作用。

2.观察松香熔化的视频 3.记录 4.画图

阶段四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

(1) 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象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介绍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阶段五

“读表P126”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哪种金属熔点最高? (2)1000℃的铜什么状态?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为什么? (4)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

(5)48℃时海波的状态?若外界温度恰好是48℃,此时,海波会不会熔化呢?

(6)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阶段六

逆向思维

1熔化的逆过程就是凝固,根据熔化图像猜想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让学生画在坐标图上。

2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系统化本节小结:

吸热

非晶体

晶体

熔点 熔化 固态

凝固 凝固点

应用:联系生活,你知道棉花糖是如何制取的?

阶段七 拓展练习

六、课后反思(教学后记)

可阐述得意与遗憾、 困惑之处,提出改进思路

1. 本节内容教参中安排为1课时,“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单单一个海波熔化实验完成就要十来分钟,所以这节课的时间非常紧。说实在平常教学中,有的老师此实验基本用“媒体实验”或“嘴巴实验”来代替,这对落实知识目标来讲并无大碍(只要增加适量练习即可),

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能很好落实。而开课时,有的老师选择分组实验,而七年级学生对本实验中许多仪器还未接触过,比如酒精灯点燃、熄灭;玻璃棒搅拌等,同时他们又充满好奇心,因此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实验时间难以调控。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实验处理方法,还是以海波实验用学生配合参与的演示实验,松香用媒体实验这样结合方法比较好。

2.短时间内把海波实验做成功。具体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试管外的温水中悬挂另一支温度计,控制两支温度计的温差在4℃~7℃之间。先加热到54℃,停止加热后,水温还会上升,因为石棉网温度还比较高,大约水温能升到56℃,移走酒精灯后等水温下降到52℃,海波熔化也基本结束,再点燃酒精灯到实验结束。②用大烧杯装270毫升的温水,第1个理由节约实验时间,第2个理由才使晶体熔化过程中恒温不变的现象明显且保证热源单位时间供热基本相同,避免由于供热速度太快而造成熔化过程恒温时间较短,用石棉网和酒精灯小火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采用两只温度计控制水与晶体的温度差,一旦温差太大就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这样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③由于海波导热性差,我将药品碾成均匀粉末,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壁间的晶体层薄一些比较好而且不能偏。否则晶体还没有完全熔化温度计的示数也可能迅速

3、将探究贯穿于整堂课中,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自主地完成,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所有的内容都是由学生参与公共来完成的。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4、条理比较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提出都能非常的自然,学生也比较能接受,将探究浪费时间和知识点的掌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忽视知识点的讲解,即达成了能力目标——科学方法的掌握,也达成了知识目标——知识点的掌握。

5、整堂课侧重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把学生的能力目标放在首位,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较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6、为了解决凝固放热,设计了将海波和松香的凝固实验在空烧杯中完成,最后烧杯变得温暖,学生很自然的了解了凝固放热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熔化、吸热

一、固体

凝固、放热

二、晶体与非晶体 三、熔点和凝固点

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