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集群调查报告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石油装备就是石油工业的“脊梁”。 能源短缺、高油价的现实情况让各国在石油开采上投入更多资本,这对石油装备行业是重大利好。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伴随胜利油田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已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以勘探机械、钻井机械、测井仪器、采油机械、石油管材、油气机泵、修井机械、特种车辆为重点的8个门类50多个系列的石油装备产品。东营市200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油田钻采技术及装备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被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2009年经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批准,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花落东营市。 这座伴随石油工业发展而成长的资源型城市,培育了大量石油专门人才,攻克了多项石油工业技术,连续四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东营市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9位。作为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把利剑,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雁”,产业规模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可与国际一流媲美。

一、 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1、 东营市基本情况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与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市域以内平原地貌为主,东营市辖东营、河口两个区,广饶、垦利、利津三个县。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01.78万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360亿元,列全省第7位,而东营的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多年来一直列全省首位。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两大国

1

家战略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作为山东省两大国家战略完成重叠的唯一城市——东营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和独特的发展优势。东营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 “三路”“两港”“一机场”的立体大交通框架已基本建成,环渤海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东青、东港高速公路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黄东大铁路正在建设,东营机场4D改造全面完成,黄河口中心渔港年内即可完成,成为渤海湾地区最大的渔港和水产品集散地。这里投资环境优良,跨入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行列。这里汇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位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0位,并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

东营是一个依托石油开发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城市新、发展快的特点。1961年在东营村附近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4年中央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胜利油田设指挥部,统筹油田一切日常工作。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建置成立,因此也被称为“先有企业、后有政府”。1989年,胜利油田班子改制,结束了会战管理体制,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归中石化集团管理,与东营市政府平级。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6年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建设、石油石化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油田每年实现的企业增加值及上缴税费,在山东省特别是东营市经济构成中均占有很大比重。2009年胜利油田共上缴税费227亿元,其中中央级169.0亿元、山东省级28.1亿元,地市级23.5亿元(其中向东营市上缴税费19.9亿元),油田实现企业增加值651亿元,占东营市GDP的31.6%。

东营市一直重视非油产业的发展,石油开采在GDP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当地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东营市陆续兴起了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广饶县被命名为“中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全钢子午胎产能占国的40%,形成了轮胎、炭黑、钢帘线、轮毂、刹车片等一系列产品完整的产业链;东营区被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石油装备产值占全国的40%,在钻机、抽油机、抽油杆、石油专用管方面形成了

2

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中心;东营是全国地炼企业最多、加工能力最大的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040万吨;东营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四家中央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中海油在东营港建设了了石油码头,3000万吨级别的炼厂将要投产。

2、 石油装备产业和相关产品(行业背景知识)

石油装备是石油工业的基础,是指在钻井、修井、采油、集输、油水分离、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所需机械设备的总称。由于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加大石油的开发力度,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大,导致石油装备需求的旺盛。由于不同油区、不同区块、不同油井的深度、地质构造、产量以及地上条件存在较多差异,决定了油田在使用设备上存在品种和规格多样性的特点。据粗略统计,全世界石油装备的种类超过10万种。

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与国际上知名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相比,在规模上、市场拓展上有很大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且不再局限于国内油田找市场,出口贸易也在急剧增长。其原因,一是在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中,石油装备制造业扮演着首当其冲的角色。资本泡沫导致经济衰退,国外加工制造业在努力寻求低成本,外迁或产品的大量外携,为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介入机会。二是能源战略使石油采掘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带动了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三是胜利油田区域内复杂的地质结构锻炼了石油装备企业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已基本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石油装备技术。四是国际贸易越来越广泛,石油装备企业注重了国际市场的拓展。

高油价让更多企业投入勘探开发,这将大大提升石油装备的需求景气,对行业意味着重大利好,预计今年全行业的增长率可达15%,甚至更高。一般而言,在油价上升过程中,石油装备都会成为稀缺的受益行业。高油价背景下,全球主要石油厂商均持续加大勘探力度,石油装备需求也会持续活跃,由此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多订单。在油价平稳走高的2010年,石油装备市场已开始蠢蠢欲动。据海关统计,2010年石化通用机械行业进出口704.08亿美元,比2009年同比增长24.47%。其中出口43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9%,比历史最高年份2008年出口408.13亿美元还多29.76亿美元。

石油装备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从应用领域上分,或以分为钻井设备、采

3

油设备、集输设备、修井设备等;从采油工艺上分,又可以分为井上工具、井口工具、井下工具。

大型设备

陆地钻机

链条式抽油机

石油专用管

抽油杆

海洋钻机

游梁式抽油机

套管

杆式抽油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