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RS与GIS集成: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来源,GIS则可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GIS作为图像处理工具,可以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图像分类和感兴趣区域的选取;遥感数据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线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数据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图更新。
GIS与GPS集成:定位(旅游、探险)、测量(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监控导航(车辆船只的动态监控)。
GPS+RS:几何校正、训练区选择以及分类验证,提供定位遥感信息查询; 集成的意义是什么
3S结合应用,取长补短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 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进行空间分 析,以从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 的依据。实际应用中,较为多见的是两两之间的结合。
第十一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56. WebGIS:是指支持在Internet上发布地理信息和服务,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
获得分布的空间数据和服务的一种技术,它是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57. 为什么需要WebGIS
扩展GIS应用范围;从多个数据源集成数据;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需要。 传统GIS的问题:共享性差、系统成本高、没有面向大众、集中式、软件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培训。 58. WebGIS有什么特点
基于Web标准;
平台无关:通常无论客户机是何种操作系统,只要支持通用的Web浏览器,用户就可以访问WebGIS数据和服务;
分布式:全球化的Client/Server,GIS数据和服务分布在Internet的不同服务器上,当需要时进行集成;
互操作:数据在不同的WebGIS之间无缝传输,一个应用系统可以调用另一个系统的功能,来完成逻辑上的统一的任务。
另外,相较于传统GIS,有访问范围广,资源共享,数据来源丰富,发布速度快,分布式计算,系统建设投资少,面向大众,操作简单等特点。 不足:带宽问题、功能问题、可视化问题。 59. WebGIS的组成:
客户端:浏览器
服务器端:Web服务器、Map服务器、GIS服务器和空间数据库
14.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中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的数据
模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组织方式称为层次模型: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我们把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②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P45)
15.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模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的数据组织方式称为网状模型: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结点。(P46)
16.关系模型:用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来表示实体间的逻辑结构,实体本身的
信息和实体间的联系都存在于这个二维表中。每一个实体都包含若干关系表,这些关系表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P46)
17.地图投影: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
(课件) (另: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利用数学法则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百度)
18.叠置分析:将同一研究区的多个数据层集合为一个整体,对多个数据图层进
行交、并、差等逻辑运算,得到不同层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P18)(另有如下定义:)
将包含感兴趣的空间要素对象的多个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要素图层。(P56)
19.缓冲区分析:在已有的实体对象周围形成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即任何实体对
象的缓冲区都是多边形,且这些多边形构成一个新的数据图层。(P61) (另: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
20.网络分析:根据结点与结点、结点与线、线与线这三种实体对象的拓扑关系
来研究构成网络模型的空间实体对象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进而对网络模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P65)
21.DEM:数据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f(x,y)。用于研究地面起伏。(课件,P69) (应用(4方面):a.三维立体制图,b.绘制地面晕渲图,c.视线分析,d.
地形分析)
22.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利用所有采样点
取得的离散数据,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把这些离散点(各三角形的顶点)
连接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在连接时,尽可能地确保每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或使三边的长度近似相等—Delaunay)(另见P73)
23.泰森多变形:是指将已知的各个离散点连接成三角形,对这些三角形的每条
边作垂直平分线,多条平分线所围成的多边形。(P107)(其特性是:1、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2、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3、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
24.USER—ID:用户身份标识。
25.Node:即“结点”,构成不规则三角网的数据点。(P107)即线段的两端点,
可以分为首结点和尾结点。(概括)
26.Vertices:网络关系中的结点或顶点。(P65)
27.链状编码:又称边界编码或弗里曼编码,是用具有确定的单元数和基本方向
距离
来表示多边形区域边界,表示方法:方向。(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东南=l,南=2,西南=3,西=4,西北=5,北=6,东北=7等八个基本方向)(P39)
28.游程编码:针对栅格图像数据,按照一定的行(或列)的顺序记录栅格单元,
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从而实现数据的压缩,表示方法:行式(属性值,同值个数),列式(属性值,同值个数))。(P39及概括)
29.块码(块状编码):是游程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将整个栅格区域根据属
性值划分为若干方块,再对这些方块进行编码。编码形式为:(位置,大小,属性值)。(P40)
30.四叉树:又称四分树,将一个正方形栅格区域分为4个大小相等的象限子区
域,再对子区域4等分,直到每一个象限子区域内所有栅格单元的属性值都相同为止。(P41)
11.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谈谈环境GIS的应用重点与应用前景。(需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答:(1)应用重点(5个):环境空间信息查询与处理需求分析;电子地图;
强大的环境规划手段;危险物运输管理;环境模型模拟分析。
(2)①环境管理;②环境监测;③环境影响评价;④环境预测与环境规划;
⑤面源污染分析;⑥给水管网设计和管理;⑦近海水域管理和分析;⑧减灾、防灾及紧急事故处理;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⑩水资源管理和分析;11.全球变化与灾害分析12.数字城市(选择其中几个) 12.GIS的前沿性研究方向有哪些(P10)
答:网络化、组件化、标准化、多维化、商业化、大众化和信息服务、全球化。 13.DEM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的采集方式有哪些(P70) 答:采集方式有:①以地形图为数据源;②以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航空,卫星);
③以野外实测数据为数据源;④其它数据源(GPS,合成孔径雷达)。 14.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P19) 答:(1)明确分析目标和分析要求;
(2)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3)执行空间分析操作; (4)准备表格分析数据; (5)属性表分析;
(6)获得分析结果;
(7)评价并解释分析结果; (8)修改分析过程; (9)输出专题图和报表。
15.环境信息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表达的(不明来源)
答:1.数字化仪器;2.扫描;3.屏幕数字化。(另: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
16.简述GIS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在现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整
个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和数据层设计三部分:
(1)需求分析:调查用户需求;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编制用户需求说明书;
(2)结构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包括导出初始模式、规范化处理、
模式和性能评价、模式修正);物理设计 (3)数据层设计。
17.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GIS设计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来源不明)
答:(1)模块设计:模块划分依据;模块结构图与功能描述;功能与模型设计; (2)代码设计
(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总体结构;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管理要求;
(4)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交互式菜单设计;图、表显示设计;布局设计;
(5)输入/输出设计; (6)程序模块设计;
(7)用户以及安全性设计;
(8)方案实施与管理:方案实施说明;工作任务分解;进度安排;经费预算与管理。
(对比分析略)
18.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及其相应的应用。(P16-17) 答:A功能:
①发现空间数据中内在的、隐含的空间关系,空间模式和空间规律; ②为已有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答案; ③检验和证实已有的论点和假设;
④从空间数据中找到满足某些应用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普遍性的方法。 B应用:查询操作,即使用一定的查询语言,为某些已知问题查找相应结果; ①
②量算操作,即得到空间几何对象的长度、面积、高程等常用数据的操作; ③描述和总结操作,即对已有的一些规则、假设、结论等,使用GIS能识别的语言来解释和归纳;
④推理操作,即根据某些假设,为这些假设寻找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过程; ⑤优化模拟操作,这是GIS空间分析的一个特有的操作,应用大量空间数据,根据一定的模型,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模拟,或对已有模型,优化其模型参数,使该模型能够提高模拟地理现象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