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教材分析:
作为语录体《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人物传奇故事中,有一个人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都会口中高喊: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来显灵。太上老君就是---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打出PPT介绍老子,在神话传说中走近老子) 材料补充:
老子出生的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
第 1 页
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如同孕育了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洗涤、得到解脱,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老子选章《有无相生》中感受他的哲理、学习他的智慧。 二、研读文本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2.精读课文
初读之后,大家对文本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其中也一定有些不懂的语句,所以我们需要精读,再读,请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 ,并把你结合注释仍然不理解的字,
词,句圈点勾画起来,一会我们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3.小组合作,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2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作名)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第 2 页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千里之行(宾语前置)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5.翻译 三、讲授课文。
1、学习第1则、第2则、第6则、第7则。 2、讲授第1、2则:
第一则:在理解上有两个难点。 第一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本句解释众说纷纭。课下注释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其三,“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
第二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建议从两个角度做解释:其一,由“易”生“难”,比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很困难了。这就是“易”生成“难”的道理。其二,由“难”生“易”,比如面对一个问题,人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看得很难,会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解决。这就是“难”生成“易”的道理。 本则集中阐述了世间万物是相反相成,又是互相转化的道理
第二则: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3、拓展思维
(1)学生运用所学,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对立事物相互转化的例子: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一下。 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 吃一堑,长一智 老子的这种“有生无,无生有”的观点正是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简单点说:就是“凡事无绝对。”
(2)在艺术 领域找鲜活的例子,来领悟一下老子的智慧吧。 列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生接(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满地的落花,看似已经无情地离开了,然而当它萎顿腐化成春泥之后,还能继续供给养分,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哪!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末冬初,荷叶败尽,菊花枯萎,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时候,你也不要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事实上,这景象也意味着最美的景色——初冬的橙黄桔绿的时节也就到来了!看似“无”,实又“有”,这就是老子的“有无相生”了。
还有小说(红楼梦),绘画(留白)。
第六则:不可忽略小的事物或问题,大的事情或问题都是从小开始的。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
第 3 页
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第七则:柔弱胜刚强。老子主张贵柔、处弱。 4、学生自由诵读其余语段。(每则语段至少读三遍) 思考:如果毕业在即,你要送给同学几句临别赠言,在这几句中选一个,你会送给谁?为什么?(给学生3分钟思考,5分钟探讨)
同学们一听到“哲学”二字总会觉得很玄虚高深,觉的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符号。哲学, 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爱智慧”。只要试着把哲学问题还原到鲜活的日常现实生活中来, 做个善于观察、思索的有心人,今天我们读老子,读哲学经典,也就有了温暖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每每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就像夜空中的北极星,为人们指引方向,并无始无终的闪耀出人类智慧文明的光芒。 学完本课,希望大家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有和无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