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 下载本文

8、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板书会给教学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内容中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给学生清晰、整洁、明快的感受,以精炼的文字,合理的布置,做到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圆锥的体积

V圆柱=SH V圆锥=1\\3 SH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的三分之一

V=1\\3×7.8×3=7.8(cm3 )

V=1\\3×3.14×22 ×9= 37.68(厘米3) 答:它的体积是 37.68立方厘米。

《运算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64页运算的意义。 2、教材简要分析

这节课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四则运算意义的复习,一个是解决实际问题。淡化了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四则运算意义的真正理解。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关于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提及,但是不多。

3、说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图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现在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在心里也觉得加减法比较简单,偶尔会有笔误。但是对于乘除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于乘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问题。至于乘除法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套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对于学生而言会有一些困难。不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

三、说教法

“施之教,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必须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同桌互说,班上共说,说想法,说方法来逐步加深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本节课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再过二十多天,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往常我们学校是怎样庆祝“六一”的?(六一文艺汇演、游园活动)

师:每年的六一,我们是有得吃有得玩,开心极了。这些欢乐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学校和老师)那我们应该……(感谢、好好学习……)对,好好学习,未来的你们一定很了不起。

(二)四则运算的意义 师:(课件出示)请看大屏幕,我们来看看笑笑他们是怎样庆祝“六一”的?(折纸鹤、买饮料、扎蝴蝶结、做游戏)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1、教师引导,解决图一

师:我们先来看图一。根据图一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使用了哪些运算? 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39+26=65(只)表示求39与26的和是多少。 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120-65=55(只)表示求120与65相差多少。 2、分小组解决后三幅图

图二、图三和图四,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怎样解答?要使用哪些运算?同桌共同完成,填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图二:一共需要多少钱?

1.5×52=78(元)表示求52个1.5是多少。

图三:①捆扎礼品盒要用多少米彩带?②扎蝴蝶结要用多少米彩带?

111118×=6(米)18×=9(米)表示求18的(或)是多少。

3322图四: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48÷4=12(人)表示把4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图四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3、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一起发现了许多问题,一起解决了这些问题,又一起发现加减乘除是有不同意义的,要根据题意选择相应的运算。同学们做得很不错。(相机板书:发现——解决——又发现)平常同还们在解决问题之后,有没有再发现?养成再发现的习惯,你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可以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三)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请你说说,下面各题该用什么方法运算,表示什么意义。(只列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平均每班有38人,一共有6个班,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8×6 表示求6个38是多少)

2.教室长8米、宽6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8-6 表示求8与6相差多少)

3.我们班喜欢踢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喜欢踢球的1.5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8×1.5 表示求8的1.5倍是多少)

4.一套衣服原价400元,现在打6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66(400× 表示求400的是多少)

10105.小红家买电视用了1200元,买洗衣机用了860元,买电脑用了3750元,本次买家电一共用了多少元?

(1200+860+3750 表示求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6.大米每千克4元,100元能买多少千克?

(100÷4 表示把100元每4元分一份,能分几份) (四)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老师写个加法算式3+5=8,根据这个算式可以得到8-5=3和8-3=5,在第一个算式里3是加数、5是加数、8是它们的和,即:加数+加数=和。后两个算式就是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出示:3+5=8 加数+加数=和

8?5?3?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8?3?5?这叫做加数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减法、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来吗? 2、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同桌合作完成,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3、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发现加法反过来变减法,减法反过来变加法,加法与减法是互为逆运算,“逆”是相反的意思。即:减法是加法的的逆运算,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师:那乘法与除法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

(五)运算的适用范围 1、加法的适用范围

师:加法是最简单的运算。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加法呢? 生:①求和;②验算减法,即减法逆运算;…… 2、减法、乘法与除法的适用范围

减法:①求剩余;②比较大小;③验算加法,即加法逆运算……

乘法:①求几个几是多少;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③求面积、体积;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六)本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观察与探究》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想象、动手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动手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1)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2)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4、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5、解决措施:通过文字想象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二、教法、学法

1、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以及正比例在图中所呈现的图形是一条直线。以反比例在图形中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疑问引出新课。 2、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从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到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过程,试图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尽可能的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知识应用,及时巩固新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发展。本节我设计了两个课堂练习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2、用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并用图示将反比例关系绘制出来。在学生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