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 D )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7·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C )

A.提出了民族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

B.提出了民权主义 D.提出了民主主义

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

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D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5.(2017·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 D )

A.1911年北京 C.1912年北京

B.1911年南京 D.1912年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7·临沂高一检测)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出答案。辛亥革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而且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项错误;英国虽保留了君主制,但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采用了暴力方式,英国虽然采用了非暴力的方式,但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

7.(2017·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D )

A.总统 C.法院

B.总理 D.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8.(2017·新余高一检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B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体现在反封建的不彻底和反帝的不明确上,与“临时”无关,故A项错误;因为考虑到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无法真正实现全民的民主,因而革命党采用了“临时”的说法,体现了他们对民主共和精神的坚持,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临时”没有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民国政权在革命过程中脱离基层群众,缺少人民支持,但不是体现在革命结果的“临时”上,故D项错误。

9.(2017·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故A、B、C三项的评述是正确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所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项。

10.(2017·濮阳高一期末)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B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

11.(2017·朔州高一检测)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故排除。

12.(2017·景德镇高一调研)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C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C.反封建不彻底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鲁迅先生的所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尤其是军政府中还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这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最终也必将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出现过许多革命团体,其中影响最大、最足以代表整个革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摘编自《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材料二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921~1949)》

材料三 同盟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即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1904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辛亥革命以后多省独立……当时独立的十七个省投票选举大总统,十六票选孙中山,还有一票选黄兴,并没有出现南方的分裂,这正得益于同盟会组织上的统一。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中会的成员百分之九十五是广东人,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