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下载本文

②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③在同一犯罪动机驱使下,犯罪人可能确定不同的犯罪目的。在一些案件中,目的又从动机中分化出来彼此相区别。

④同一犯罪目的可以来源于不同犯罪动机,这些犯罪动机的强度须大体上与这一目的相适应。

⑤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常因犯罪目的的实现使犯罪动机强化。而犯罪动机强化,又促使犯罪目的发生递进和不断升级。同时,也有可能因外部条件和情况的变化,给予犯罪人以新的刺激,引起犯罪动机的恶性发展与犯罪的多样化;或者因犯罪目的受阻,而使犯罪动机弱化。由于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变化,决定着犯罪行为方式的变化。

第2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

1、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

2、智能犯罪(狭义):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群体犯罪:是指以犯罪目的群体所实施的有计划、有分工的犯罪。 4、有组织犯罪: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本目标,采取暴力和贿赂为主要手段,具有组织机构的层次性、组织功能的分解协调性、组织指令的规范性和组织成员的稳定性,组织形成由低到高的有序性,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组织整体系统。 5、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6、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7、反侦查心理:就是指针对一系列侦查活动而进行的消除、混淆等掩盖自己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

8、犯罪心理预防: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诱发犯罪的心理因素和条件,防止个体形成犯罪心理以及发生犯罪行为。

25

二、不定项选择

1、与偶犯相对的犯罪人类型是(②)

①初犯 ②惯犯 ③累犯 ④职业犯 2、职业犯罪的行为特征是犯罪行为的(①③④)。

①严密性 ②有效性 ③残酷性 ④多方向性 3、以组织形态为标准,可以将群体犯罪区分为(②③④)。 ①集体犯罪类型 ②集群犯罪类型 ③团伙犯罪类型 ④有组织犯罪类型 4、有组织犯罪参与者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①④)。 ①恶性膨胀的金钱与物质欲望 ②个人缺乏判断力 ③心理相容性

④相似的犯罪动机与明显的归属意识 5、具有犯罪动机的是(①)。

①直接故意犯罪 ②间接故意犯罪 ③过于自信的过失 ④疏忽大意的过失 6、用刑法学术语说,过失犯罪是(④)。

①行为犯 ②举动犯 ③危险犯 ④结果犯

7、某甲多次谈恋爱遭到失败,遂产生了\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是祸水\她们抛弃我,我也不能让她们过得舒坦\的想法,然后准备了硫酸、刀片等工具,躲在暗处对年青漂亮的女性进行袭击。某甲属于具有(①②③)的犯罪行为人。 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②偏执型人格障碍 ③情感型人格障碍 ④爆发型人格障碍 8、精神病患者的变态心理特征为(②④)。

①丧失认识能力 ②丧失辨认能力 ③没有行为能力 ④没有自制力 9、可以进行侦查活动的是(①②)。

①公安机关 ②人民检察机关 ③人民法院 ④国家安全机关

26

10、被采取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反应是(②③)。 ①试图减轻罪责,争取从宽处理 ②急躁 ③沮丧 ④孤独感 11、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是(③②①④)。 ①动摇反复 ②对抗相持 ③试探摸底 ④供述罪行 12、询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方法是(②④)。 ①自由陈述法 ②自由交谈法 ③声东击西法 ④问答法 13、刑罚对犯罪人心理的正效应是(①②③④)。 ①畏惧效应 ②痛苦效应 ③感激效应 ④预防效应

14、防止个体形成犯罪心理结构和消除已经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称为(③④)。 ①犯罪心理的普遍预防 ②犯罪心理的个体预防 ③犯罪心理的一般预防 ④犯罪心理的特殊预防 15、罪犯心理治疗的方法有(①②③)。

①精神分析疗法 ②行为矫正法 ③理性情绪疗法 ④说服教育疗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惯犯的行为特征。

答:①犯罪行为的习惯性;②行为计划的周密性;③犯罪行为的类似性;④犯罪行为的狡诈性;⑤犯罪行为的连续性;⑥犯罪行为的残忍性;⑦犯罪行为的坚决性。

2、简述群体犯罪人犯罪心理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具体表现。

答:一是犯罪者个性的差异、互补性:客观上犯罪者在气质、性格与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有时还可能出现冲突、矛盾;同时这些方面的差异又能在具体的犯罪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与影响,起到相互支持与互补的作用。

二是犯罪动机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群体犯罪的参加者,一般是各怀鬼胎,他

27

们的犯罪动机是不完全统一的;但是群体犯罪的目的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各犯罪个体的犯罪动机与心理欲求,他们能统一在相同的犯罪目的之下而达成协调与互补的效果。

三是犯罪者的心理创伤的差异与代偿性:作为导致犯罪者产生犯罪欲求原因之一的心理创伤各不相同,各有其自身的心理经历背景;但处于犯罪群体的个体可以通过群体吸引力,凝聚力与“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其心理的创伤与心理的不满状态,达到一定程度的心理代偿。

3、简述集群犯罪的概念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集群犯罪,又称群集犯罪、聚众犯罪或集群行为犯罪,是指一种人们在激烈的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由众多人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行为。它的心理特征是:

①无责任性或责任扩散心理;②个人缺乏判断力;③受暗示性强;④个性的丧失。

4、简述人格障碍犯罪的基本特点。

答:(1)一般带有偶然性;(2)违法目的不明显;(3)自我保护性差;(4)作案多是攻击型、爆发型;(5)性格非常顽固,持续、不断犯罪;(6)犯罪一般单独进行。

5、什么是自首?犯罪嫌疑人产生自首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答: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自己主动向公安、检察机关投案,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检举揭发同伙或提供其他线索。

犯罪嫌疑人产生自首的心理原因,一是主体犯罪心理结构没有定型,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其原有的道德观、法制观、羞耻感等在其个性心理结构中开始占上风,产生了悔罪感,并且确信坦白自首可以获得从宽处理。二是主体外存在着迫使其放弃对抗心理的因素。

6、在开庭时共犯可能产生什么心理效应?

答:羞耻、紧张、忏悔、矛盾,增强共同防御的信心或者造成矛盾激化,互相埋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