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下载本文

由于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作案手段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性别与犯罪:男性与女性由于性别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影响到犯罪心理的形成。

3、神经类型因素: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对犯罪心理有影响的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包括(1)遗传性疾病(2)精神发育不全(智能低下)(3)内分泌异常(4)物质代谢异常(5)精神障碍(6)酒精中毒 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的问题 :错误的认识和经验 一是认知水平低二是认知内容方面出现偏差

2、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一是不良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成犯罪心理;

二是由于瞬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难以克制,导致激情犯罪的出现 3、不良的意志品质:考察许多人犯罪心理形成的轨迹,与其意志品质薄弱抵制不住外在不良因素的诱惑密切相关。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 (三)行为因素

1、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说谎、小偷小摸,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实施就会使不良心理得以强化和稳固,形成恶习:

2、错误的活动:如阅读黄色书刊、看黄色影视作品、扰乱公共秩序等。

3、不良的行为方式及结果:大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是由点滴劣迹发端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比较累犯、惯犯的心理特征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答:(一)惯犯的心理特征 1畸变的需要结构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3作案动机特征,初次犯罪时的动机斗争已渐趋弱化。 4情绪情感特点,情绪活动较为稳定。

5.典型的犯罪性格,惯犯性格的内倾性较为明显,

6.意志特征,表现为两极性特点:抑制犯罪动机的意志力薄弱,而

13

实施犯罪的意志力极为坚定

7.能力特征,惯犯一般智力水平较低,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客观事物的善恶、是非分辨能力差,不具备必要的生产、生活技能。

8.犯罪心理形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并形成了顽固的犯罪定型 (二)累犯的心理特征 1.需要特征 表现为生理性、低级性需要占主导地位,如贪婪的物欲、畸变的性欲、低级的交往需要,等等。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累犯具有较强的反社会意识和因此而产生的对抗心理 3.动机特征

累犯与惯犯—样,作案时一般没有明显的动机斗争 4.情绪情感特征

与动机特征相适应,累犯在出狱后初次再犯罪时,情绪活动既不同于初犯,也不同于惯犯,具有自己的特点。 5.意志特征

累犯在意志特征方面也表现出两极性特点。 6.能力特征

累犯的能力特征往往显现出多向性的特点 7.法制观念

累犯的法制观念是畸形的,表现在他们虽然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但却不具备法律意识,蔑视法律的权威性 8.性格特征

累犯典型的性格特征是顽固、偏执

4、试述人的个性心理的内容及与犯罪的关系。

答:人的个性心理是指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

通常心理学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A 个性心理倾向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世界观:人对整个周围世界总的观点和观念体系。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世界观形

成后,成为意识的核心,在整个心理活动中支配人们的行动

信念: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达到坚信不移,并且作为行动指南的信仰

14

理想:指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需要:犯罪人的犯罪活动也是为满足其某种犯罪需要的一种活动。所以,犯罪需要是促使犯罪人去犯罪的内在动力。

兴趣:不正当的兴趣,也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坏的影响。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犯罪青少年,没有正当兴趣(不良的兴趣) B 个性心理特征:

在一个人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 犯罪人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出现偏倾状况,一方面,有些犯罪人表现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却形成一定犯罪技能、技巧和体能。

气质:人们常讲的性情、脾气。气质主要表现人在情感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和强度方面的动力特点。

性格: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结构,它是人对现实(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

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人个性中的本质差异。 C 自我意识:

这是近来人们研究个性心理的新兴方向,具体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整三个方面。 5、比较初犯、偶犯的心理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答:(一)初犯的心理特征 动机特征

对初犯来说,犯罪前一般都经历过激烈的动机冲突。犯罪人的动机冲突就表现为犯罪冲动和抑制因素之间的相互较量。如果低级的需要占上风,就会形成犯罪动机;如果对刑罚的恐惧和正义感占上风,则会放弃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冲突一般出现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以及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 2.认知特征

初犯的认知特征首先表现为认知水平较低,即对法律的无知及对事物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认知范围狭窄,导致其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及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对一些不良的诱惑缺乏清醒的认识。初犯的认知特征还表现在认知内容的错误,如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 3.情感特征

首先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差,由于情绪稳定性差,常常导致其被情绪所左右。

15

其次,消极的情绪、情感占主导地位且持续时间长。 4.意志特征

突出地表现为意志薄弱。

首先,克制及抵御外界不良诱惑及胁迫的意志薄弱;

其次,在犯罪中如遇到困难及以外情况,常常会中止犯罪行为。 5.能力特征

初犯由于没有犯罪经历,因而犯罪技能不熟练。其犯罪技能的获得,可能来自于对他人犯罪的模仿(如电影、电视、小说等宣传工具),也可能来自于他人的教唆,还有可能来自于自己的精心创造。无论来自哪一种途径,由于是第一次实际操作,所以犯罪技能往往显得生疏,在勘查犯罪现场时,容易发现犯罪人疏漏之处,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二)偶犯的心理特征 1.需要特征

偶犯的需要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需要,例如,有的渴求意外的物质收获,有的希望飞黄腾达。这些不良需要的强度在平时和正常人相差不 大。

2.动机特征

偶犯的犯罪动机产生时间极短,具有瞬时性。偶犯犯罪动机的这种特点,使得偶犯极少出现动机斗争 3.性格特征

偶犯在性格方面存在一些弱点,表现为好冲动、软弱、执拗、狭隘,比较注重个人利益等。 4.意志特征

偶犯意志特征的两极性极为显著,表现在偶犯犯罪冲动强烈,抑制犯罪的抑制力相当微弱 5.犯罪时的心理状态

偶犯虽然在犯罪前动机冲突不明显,但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意识到行为的违法性质和严重后果,加上犯罪时特殊情境,使得一些偶犯表现出如下心理状态: 1)紧张2)恐惧3)兴奋

6、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

答: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现场情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1、宏观社会环境因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