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下载本文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译文: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译文: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译文:

文言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二、(18分)

6.(3分)志:记录、记述

7.(3分)C (C项,前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之”为动词,译为“到??去”。A项,“所”在两个句子中用法一致,与后面的词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

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D项,同为介词,译为“在”,表处所。)

8.(3分)B 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而非“不以为然”。

9.(9分)(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高”“处”各1分,整句1分)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恨?‘累”各1 分,整句1分)

(3)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所以”1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1分,整句1分)

【解题探究】 (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差愧”讲。 (3)此句中的“所以”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