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水,漾在诗歌中,波动着光影,摇泛着灵气。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 雄心壮志在其中;杜牧泊秦淮,“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万千感慨在其中;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哲思在其中。

【答案】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星河欲转千帆舞 (3). 洪波涌起 (4). 烟笼寒水月笼沙 (5). 海日生残夜, (6).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笼、帆、生”的书写。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人们惋惜( )地摇着头,无奈地看着那棵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树被狂风刮倒。 ..(2)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 )年老水手走去。 ..(3)美丽是一种yǒng héng( )的愉悦;它的魅力与日俱增,绝不会沦为虚无。

yì(4)美国向中国挑起贸易战,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如果美方zhí( )要打,我们奉陪到底。 【答案】 (1). wǎn xī (2). lán lǚ (3). 永恒 (4). 执意 【解析】

【详解】考查对汉字 字音的辨析与书写。“惋惜”形声字,“褴褛”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执意”坚持己见。“恒”不要写成“亘”。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

B. 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 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D. 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

的【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句“凤毛麟角”是形容极少的好的事物,不符合句意;C句“前仆后继”指前者牺牲后者继承事业继续做,不符合句意;D“进退维谷”指为难的境地,不形容风景,答案为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②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③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④一阵清风袭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⑤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A. ①③④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首先通读几个句子,整体感知后,可以发现④应该是开头一句,然后②中的“那花瓣”紧承④,根据这些我们就能确定顺序了。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整体感知内容,注意语段中句与句前后之间的衔接,确定答案后再按照所选答案的句序读一遍进行验证。

5.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与单纯的旅游不同,研学旅行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式。

材料二:研学旅行注重学习和观光并重,到任何景点参观,研学旅行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考察。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好的研学旅行体验最重要的不只是游,也不只是学,而是悟。学生所听到、所看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到的都可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材料三:徽标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研学旅行”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是某研学旅行班的标志,请结合画面和文字内容,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 (2). 【答案】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示例:该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案部分融入脚丫、太阳、花草、小径、手拉手的小孩等元素,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体现出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光脚丫研学”的“学”字融入博士帽元素,契合研学的意义;“小脚丫大世界”暗指研学旅行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为目的。 【解析】

【详解】(1)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研学旅行”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即围绕学生集体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几个要素。

(2)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图标的题目,分析图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设计意图。答题时首先立足于的图标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图标的意义。融入脚丫、太阳、飞鸟、花草、小径等元素,体现童趣、绿色出行等概念,字体设计融入博士帽元素,契合研学含义,个性易识别。指研学旅行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为目的。

古诗赏析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7.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案】6. 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7.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李泰伯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