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2020人教版 下载本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2.说话要算数 3.当冲突发生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东西的学问 5.合理消费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8.这些东西哪里来 9.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12.家乡的喜与忧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一、知识点

1.每个地方都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4.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千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5.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6.端午节主要习俗有: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

7.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8.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9.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10.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踏青节,至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

明节原是条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除了条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塞、悼念先烈的活动。

11.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踏青节,至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条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除了条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塞、悼念先烈的活动。

12.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二、问答题

1.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

答: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拜年、穿新衣等。无论有什么风俗,都是希望我们生活幸福,天天向上。让我们健康的成长和生活。

2.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答: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打午时水。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一、知识点

1.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2.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做的民间艺术。

3.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4.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5.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张明山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6.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7.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

8.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9.《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0.民间艺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