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载本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多读、熟读、背诵原文是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然而,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他不仅没能熠熠生辉,反而被讲读教学淡化了,甚至吃掉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他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切实抓好。

1 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索。它在人的生活和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成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引导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发展兴趣。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改变兴趣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学生创造各种阅读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发展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著中佳作,容易吸引感染读者。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首先充分利用课本中选入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阅读,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美”感,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仿佛看了一场电影一样,从而产生想读书的愿望。随着学生读书兴趣的提高,在逐渐扩大学生的读书面,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一些文章来读,使他们再次从心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而产生更加强烈的读书愿望。这样,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书籍,由教师引导读变成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就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求知欲而愿意读书后,教师要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并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已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时,我就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学字、词,在读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文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另外,在阅读活动中对于那些阅读认真、阅读有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发展自己阅读兴趣的决心。我班学生蕾蕾、陈阳、郭伟几名同学很喜欢读书,音质也特别好,但是,由于缺乏阅读知

识,朗读效果不令人满意。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我在阅读技巧上给予细致的指导,向他们讲解读书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读得正确、清楚,还要注重轻重相宜,节奏和谐,停顿适当,语调生动等。如指导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一课中第四自然段的朗读,我先让学生读两个句子,使学生知道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公园和新建的高楼大厦,再让学生理解“许多”、“新建”、“到处”等词语,学生很自然的读出重音。接着让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做上标记。最后指导练习,让学生读出停顿、轻重、快慢,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反复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大大提高。

3、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来培养阅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可以把学生对游戏或听故事等活动的兴趣迁移学习上,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班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学生自愿选择材料宣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当学生阅读读的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绩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阅读比赛,好的进行表扬、鼓励,差一些的给予中肯的帮助。在课堂阅读时,采取计分和平等级的方式,

在全体学生中创造争先向上的气氛,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2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只是完成了阅读任务的一部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遇到不懂的字、词随时查工具书,遇到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句子下面勾画,写一写心得体会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年级升高逐步形成的。据此,几年来,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预习课文和朗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去自己解决。对于阅读中学生意是理解不了的词、句子或者内容,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或者查阅有关资料,让他们充分动脑、动手,这样,得出的答案,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信息都必须经过其自身的智力的内化,才能形成自身的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潜心启发、精心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情谊、思维、知识等方面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