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下载本文

5、符号

6、特点:1、以小控大 2、具有远距离控制 3、具有欠压和失压保护 7、接触器的选择

电压、电流、线圈电压,触点数量。

4、 继电器 1.与KM区别

对电量、非电量进行反映,容量较小,无灭弧装置。 2、电磁式继电器

工作原理:电磁原理(与交流接触器相似) 类型:

(1)电流继电器(KI):反映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串联在电路中,内阻小。导线粗。

过电流继电器:电路正常时衔铁不动作,一旦电流超过整 定值时,衔铁吸合。

欠电流继电器:电路正常时衔铁吸合 ,一旦电流小于整 定值时,衔铁释放(注意动作)。

(2)电压继电器(KV):反映电路中电压的变化,并联在电路中,匝数多,导线细,内阻大。

过电压继电器:电路正常时衔铁不动作,一旦电压超过整 定值时,衔铁吸合。

欠电电继电器:电路正常时衔铁吸合 ,一旦电压小于整 定值时,衔铁释放(注意动作)。 零电压继电器:电压降到5%~25%动作。 (3)中间继电器

实质:是电压继电器

作用:增加触头的数量和容量,起到中间信号的转换和放大作用。

9

(4)符号

KA KA (a) (b) (c) 3、时间继电器(KT) (1)功能

利用电磁式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闭合或断开。 有电磁式、空气阻尼式、电动式、晶体管式。

空气式时间继电器:利用空气阻尼的作用达到延时效果。 (2)类型:

通电延时 断电延时 4、热继电器(FR) 作用:过载保护。

结构:三个热元件(由双金属片作成)、常闭、常开触头 。

原理:利用电流热效应。当电动机过载时,电路中电流过大,电流通过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双金属片发热弯曲,推动推竿使常闭触头动作,切断控制电路。

连接:三个热元件接入主电路中,将常闭触头接入控制电路中。 符号:

FR 5、熔断器 作用:短路保护

(a) (b) 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1.3—2倍,熔体开始熔断,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大,熔体迅速熔断。具有反时限特性。

符号:

FU

10

二、电气设计中的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为了达到制造安装和使用要求。除了必须绘制的安装图、元器件明细表外,还有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

1.元器件选择 要进行必要的计算,选择元件的型号、规格等参数。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减小体积,应尽可能选用新型器件。为了降低成本,应尽可能选用最通用的器件。当材料供应环节不能保证时,应提供备选器件。(鼓励使用新型元件)

2.元器件安装位置 拖动、执行、检测器件等应安装在生产机械的相应工作部位。控制电器、保护电器等安装在电器箱(柜)内。控制按钮、操作开关、经常调节的电位器、指示灯、指示仪表等安装在控制台面板上。

3.元器件布置 (1)功能相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外形尺寸或重量相近的元件组合在一起,经常调节的元件组合在一起,经常更换的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强电与弱电要分开。有必要时,将弱电部分屏蔽起来。

(3)体积大、重量重的元件安装在下面,发热量较大的元件安装在上面。 (4)尽可能减少连线数量和长度,将接线关系密切的元件按顺序组合在一起。 (5)电器板、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接线时,主电路与控制电路要分开,电源进线位于最边上。接线端子按电路电流大小选用不同规格,按规格大小排列在一起,非必要时不要分开布置。当电器箱小、进出线少时,可以采用标准接插件,便于拆装和搬运。

4.线路连接 (1)导线截面必须根据负载核算。一般主电路导线截面不小于1.5mm2,控制电路导线截面不小于0.75mm2。

(2)导线种类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电器箱之间或电控柜与负载之间用软电线。信号线用屏蔽线。电控柜内部连线用硬电线,但是若元器件数量多、控制复杂时,宜采用软电线,并考虑板后走线。现代化电控柜讲究美观和接线方便,除了截面大的粗电线,均采用软电线板前走线,多余长度电线收入走线槽内。

(3)导线接线前要在两端套上标号相同的绝缘号码套管。套管标号应与原理图一致,若没有字母标号时,在不致误解或与其他号码重复条件下,可适当处理,如:用0代替或省略,然后在图纸上加以说明。现在普遍使用的异型绝缘号码套管事先打上0~9号,预加工了人字型缺口。使用时要注意方向,箭头方向指向剥去绝缘层的裸露端,从裸露端开始读数。示例如下:

60号 0 0 9 6 11

9号 9 6号 9

(4)导线安装接线按照电工基本技能操作。如:剥去绝缘层使用剥线钳,若用电工刀或尖嘴钳应注意不要损伤导电线芯;“羊眼圈”应顺时针方向弯;接线后裸露长度不超过2mm;硬电线弯曲应成900,不得在接线处弯曲;软电线接线前要将多股线绞起来,接线后不得露出散线。

第三讲

一、章节:《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基本电路

二、教学目标

应知: 电气设计基本电路的原理及设计

应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难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提高:设计电路调试及排除故障方法 三、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 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分析基本控制电路原理及设计 2、对照学生所学选课题引导分析 五、问题与讨论:

1、所选课题可能用到那些基本电路环节? 2、设计电路还有那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