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下载本文

2011年2月的折算后累计装机容量=容量*(2月28日至1月5日实际天数)/(2月28日至1月1日实际天数)=4.5762MW。

风场装机容量就是累计所属风机折算装机容量之和。 3.能耗指标

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3.1 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kWh

3.2 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3.3 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3.4 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4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5 / 27

反映风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采用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三个指标。

4.1 单台风机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4.2 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

1)风电场只有一种型号的风电机组,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即为风电场所有风机可利用率的平均值。

2)风电场有多种机型的风机时,风电场机组平均可利用率应根据各种机型风机所占容量加权取平均后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6 / 27

KP——风电场机组的平均可利用率;

Ki——风电场第 i种机型风电机组的平均可利用率; Pi——风电场第 i种机型风电机组的总容量; PZ——风电场总装机容量;

n——为风电场机型种类数。 4.3 风电场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障导致风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风电机组和场内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风电场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与风机台数的乘积,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和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小时数之和。

A中风机将以单台风机维修或故障时的实际停机小时数为基准进行统计,而输变电设备故障停机小时数将按照等效来计算。例如:1台风机停机15分钟,按照0.25小时计算,若1台主变接入27台风机,同样停用15分钟,将按照6.75小时计算(0.25小时X 27台=6.75小时)。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2)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3)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7 / 27

5 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 5.1 计划停运系数(POF)

POF?计划停运小时?100%

统计期间小时 其中计划停运指机组处于计划检修或维护的状态。计划停运小时指机组处于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5.2 非计划停运系数(UOF)

UOF?非计划停运小时?100%

统计期间小时其中非计划停运指机组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停运的状态。非计划停运小时指机组处于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5.3 运行系数(SF) 运行小时SF??100%统计期间小时

其中运行是指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运行小时指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5.4 非计划停运率(UOR) UOR?非计划停运小时?100%

非计划停运小时?运行小时5.5 非计划停运发生率(UOOR) (次/年) UOOR?非计划停运次数?8760可用小时

其中风电机组可用状态指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可

8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