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攻略 下载本文

总碱度=[HCO3-]+2[CO32-]+[OH-]-[H+](甲基橙碱度)

此时,CT=[H2CO3*],所有的[HCO3-]和[CO32-]全部转化为[H2CO3*](即CO2(aq)和H2CO3)

酚酞碱度:如果滴定是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当溶液的pH值降到8.3时即到终点,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转化为HCO3-,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因此得到酚酞碱度(碳酸盐碱度):

H+ + OH-→H2O H+ + CO32- → HCO3- 酚酞碱度=[CO32-]+[OH-]-[H2CO3*]-[H+] (碳酸盐碱度) 此时所有的[CO32-]被中和,转化为[HCO3-],因此又称为碳酸盐碱度。 苛性碱度(强碱碱度) :达到pH能使溶液中碳酸盐全部为CO32-,此时需酸量称为苛性碱度。苛性碱度在实验室里不能迅速地测得,若已知总碱度和酚酞碱度就可用计算方法确定。

苛性碱度= 2×酚酞碱度-总碱度

=[OH-]-[HCO3-]-2[H2CO3*]-[H+]

当滴定到CT=[CO32-],此时所有的[OH-]都被中和,因此称为苛性碱度,此时的pH在10-11之间。

酸度

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

H+或经过水解能

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而pH是水中氢离子的活度表示,因此也不同。 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得到 无机酸度=[H+]-[HCO3-]-2[CO32-]-[OH-](甲基橙酸度) 游离CO2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pH=8.3得到

CO2酸度=[H+]+[H2CO3*]-[CO32-]-[OH-](酚酞酸度) 总酸度:在pH=10.8处得到 总酸度=2×CO2酸度-无机酸度

=[H+]+[HCO3-]+2[H2CO3*]-[OH-] 总结:碱度和酸度计算关系式的推导

在化学计量点pH=4.3(pH CO2):水中所有碳酸盐类都要转化为H2CO3*,此时:

一个HCO3-需要消耗1个H+, 一个CO32-需要消耗2个H+, 一个OH-需要消耗1个H+ 得到H+平衡方程:[H+]=[HCO3-]+2[CO32-]+[OH-]

滴定前,如果上式右侧>左侧,则存在总碱度,而当上式右侧<左侧,存在矿物酸度,并得到其计算公式:

总碱度= [HCO3-]+2[CO32-]+[OH-]-[H+] 矿物酸度=[H+]-[HCO3-]-2[CO32-]-[OH-] 酸碱度和pH的关系

如果应用总碳酸量(CT)和相应的分布系数(α)来表示,则有: 总碱度=CT(α1+2α2)+KW/[H+]-[H+] 酚酞碱度=CT(α2-α0)+KW/[H+]-[H+] 苛性碱度=-CT(α1+2α0)+KW/[H+]-[H+] 总酸度=CT(α1+2α0)+[H+] -KW/[H+] CO2酸度=CT(α0-α2)+ [H+] -KW/[H+]

无机酸度=-CT(α1+2α2)+ [H+] - KW/[H+]

如果已知水体的pH、碱度及相应的平衡常数,就可算出H2CO3*、HCO3-、CO32-及OH-在水中的浓度。

特别注意:在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CT不受影响,而加入[CO2]时,总碱度不发生变化。

天然水的缓冲能力

1、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界的影响,使其组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pH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pH不变化。

2、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而且对于某一水体,其pH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

3、一般认为各种碳酸盐化合物是控制水体pH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但最近研究表明,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水体的pH值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碳酸水体系,当pH<8.3时,可以只考虑一级碳酸平衡,故其pH值可由下式确定:

pH?pK1?lg[H2CO3][HCO?3*]

如果向水体投入△B量的碱性废水时,相应由△B量H2CO3*转化为HCO3-,水体pH升高为pH',则:

pH'?pK1?lg[H2CO3]??B[HCO?3*]??B

水体中pH变化为△pH=pH` - pH,即

?pH??lg[H2CO3]??B[HCO?3*]??B?lg[H2CO3][HCO?3*]

若把[HCO3-]作为水的碱度,[H2CO3*]作为水中游离碳酸[CO2],就可推出: △B=[碱度][10△

pH-1]/(1+K1×10

pH+△pH)

在投入酸量△A时,只要把△pH作为负值,△A=-△B,也可以进行类似计算 例: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中,用NaOH进行碱化,需多少碱能使pH上升至8.0?

解:△pH=8-6.5=1.5, pH=6.5, 碱度=1.6mmol/L

∴△B=[碱度][10△pH-1]/(1+K1×10pH+△pH)

=1.6×(101.5-1)/(1+10(-6.35)×106.5?1.5) =1.6×(101.5-1)/45.668 =1.08 mmol/L

第二节无机

一、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吸附--解吸、絮凝—沉降、沉淀--溶解 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二、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中颗粒物的类别

1、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悬浮物、其他泡沫、表面活性剂等半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