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识别用户模板③板图层设置
板图层设置(DTT) (1)位置:板筋绘制——板图层设置
(2)原则:图层(T),DT被用,重复后字母原则,DTT;
自动绘板筋(DFZ) (1)位置:板筋绘制——自动绘板筋
(2)原则:手动板底筋DZ和手动支座筋DF的结合,DFZ; (3)用法:能够快速生成板配筋的所需画出的几何元素; ①无须进行识别即可画出;
②画出的钢筋线都是Rein图层;文字都是Text图层; ③板底筋会自动拉通,板面筋不会;
25
④关键参数:(未研究)
⑤需要进行板底一般底筋的删除用说明表示:
手动板底筋(DZ) (1)位置:板筋绘制——手动板底筋 (2)原则:底筋Z,故DZ;
手动支座筋(DF) (1)位置:板筋绘制——手动支座筋 (2)原则:支座筋,负筋F,故DF;
(3)用法:①在伸出长度方向上左右移动,可以实现支座筋是否拉通、伸
出长度按大小跨取等效果:(弥补DFZ支座筋不能拉通的情况)
按梁两边伸出不拉通→按板拉通伸出长度取小值→按板拉通伸出长度取大值
② 其设置在DFZ中设置;
注:DZ、DF仅对上次DQQ(或SQ)过的模板后效,用来画任意板的双向底筋或支座筋,可以动态控制避让,但与计算配筋值不关系;
任意板底筋(DZZ) (1)位置:板筋绘制——任意板底筋
(2)原则:DZ已被用,故用DZZ,ZZ表重复;
任意支座筋(DFF) (1)位置:板筋绘制——任意支座筋
(2)原则:DF已被用,故用DFF,FF表重复;
注:DFF、DZZ相对于DF、DZ,不同点在于只画一方向的钢筋;
板底加钢筋(DXX) (1)位置:板筋绘制——板底加钢筋
(2)原则:X表斜板类洞口,加钢筋表开洞的加固,两者相通,而且加双
26
筋,重复XX;这样DXX便与DX成对了;
(3)用法:用在开洞但却不加洞口梁的洞口边缘附加钢筋;
(4)操作:附加钢筋起点→附加钢筋终点→标注线Y向线→标注线X向线
绘任意钢筋(DX) (1)位置:板筋绘制——绘任意钢筋
(2)原则:X表任意四周方向皆可,任意筋DX
(3)可以用于绘制任意形状的钢筋,但是带180度弯钩;
注:快速画各种钩子的方法——详见小专题三——“BW与TSSD的钢筋钩子”第
三点的第一点
注:钢筋钩详见小专题三——“BW与TSSD的钢筋钩子”
板王总结(八)板校核篇
读取板计算配筋图数据(QA) (1)位置:板校核——读取板计算配筋图数据
(2)原则:data acquisition (数据采集,转换成数据处理形式的采集) ,取A
成QA;
校核板筋面积(QB) (1)位置:板校核——校核板筋面积 (2)原则:板(B)筋面积,故为QB;
注: QA 和QB同时还暗含棋盘原则
(3)用法:QA和QB是连续在一起使用的,这也是暗合棋盘原则. ①将与板施工图(配筋图)对应的PKPM的板计算配筋图Pm*JT图拷贝到该中必须━━必须将施工配筋图和PKPM计算配筋图两图套在一起━━才不会出现校核出错、板筋显示时正负筋识别出错只识别成负筋、板筋显示时不会显示负筋的计算配筋的情况;
②框选计算配筋图(本质就是PKPM的计算配筋图和施工配筋图一起框选,BW会自动识别);
③校核板筋面积——框选对应的板筋图——可以框选全图也可以校核局部图;
27
灰色——表示通过; 亮色——表示不通过;
临界——BW对伸出长度等于计算值(或超伸出不大于50者),认为不通过
结束校核<板筋面积>(QEB) (1)位置:板校核——结束校核<板筋面积>
(2)原则:结束(end)板(B)筋面积校核,故为QEB;
注:当进行QB后若没有进行其他操作,连续按两下Enter键也可以达到该效果
校核负筋长(QC) (1)位置:板校核——校核负筋长
(2)原则:校核(Q)负筋长(C),故为QC;
修正负筋长(QX) (1)位置:板校核——修正负筋长 (2)原则:修正(X),故为QX;
(3)用法:将伸出长度统一修正为计算值,不进行任何放大或者取整——不准不要全图使用——对局部校核不通过的可使用
显示板筋信息(QRV) (1)位置:板校核——显示板筋信息
(2)原则:板筋(Rein)显示(View),故QRV; (3)用法:①负筋:会识别出PKPM计算配筋值;
移动,并粘滞性拖动显示的引线——引线在支座筋的不同端部,会显示实际的PKPM计算配筋值(两端的支座筋本身就不同)
②正筋:不会识别出PKPM计算配筋值——没必要,板底筋PKPM计算值在板跨中,很容易看
结束校核<负筋长度>(QEC) (1)位置:板校核——显示板筋信息
(2)原则:结束(end)负筋长(C)校核,故为QEC; 注:QEB 和 QEC是对应的;QEB是QB的End,QEC是QC的End;
显示房间跨度(QFV)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