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沈航
摘要;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百多年以来,汽车的进化时刻提高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危机。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费导致的能源危机,传统燃油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使得人们不得不研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并非个新概念,国外汽车公司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研发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变得势在必行,本文将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1、绪论 1.1 引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新能源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的车企们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车挂牌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那么,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否支持其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吗?下面,本文将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前景无限,同时也是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短期内可以获得突破的领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2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1 国外相关技术及研究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汽车电池的研究上走在最前沿的美国,英国都有
1
各自的不同技术。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名为 “SmartChargerController (简称SCC”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英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被称为Elektrobay的路边充电站,它不仅可以为微型电动车充电,也可以为大功率的电动车快速充电。
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兴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
美、日、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各有侧重。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根据各国政府导向、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分别走出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三条路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对于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混合动力汽车已成功实现商业化,销量稳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已经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1.3.2.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动态
我国在低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重要论述,上海复旦大学的罗少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催胜民所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书中内容既有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也有最新发展的一些高新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
2009年6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了细化。
到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八九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发展到何种程度?相关产业链发展如何?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何种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容量又有多大?本报告将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捕捉市场最新消息,结合全球发展状况,解答上述问题,为我国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战略规划与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2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1916年8月: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诞生。1916年8月,世界第一辆电油混合动力汽车问世。这款双排座的轿车使用操纵杆代替踏板来控制油门。即使在1916年,燃料使用的高效率也是汽车营销的一个亮点。
1920年1月:第一辆充电式汽车问世。1920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发明家在早期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上的创新之作。电动马达直接被安装在后轮轴上,同时车辆滑行时发电机能直接为蓄电池充电。此外,安装在车前的4缸汽油发动机也可以在行驶途中为汽车充电。
1975年9月:涡轮电动车向世人走来。动力来自独立的两套传动系统:一台燃油涡轮机和一台电动马达。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2.1新能源客车的机遇
最近,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文件,全面开展农村城市化改造工作。虽然这样一场“新农村运动”也引发了各界诸多褒贬不一的声音,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讲,如果能够处理好未来发展过程中面
3
临的挑战,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将必然会给带来不少的发展机遇。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率)已经达到46.6%。而未来五年,中国城镇化进程更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将突破50%。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进一步达到58.7%。
而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人口大国,虽然在人口总量上有所控制(根据我国2020年人口规划目标,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以内,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以内),但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庞大。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8.7%,人口总量为14.5亿来计算,则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5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按照人口规划目标,我国的人口增长态势被控制在一定幅度以内,但平均家庭人口数却呈现出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作为购车单元的家庭数量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而如果以现在的家庭人口数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4.5亿户家庭。
应该说,汽车消费城市要领先于农村,城市人口和家底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潜在购车人群的增加。如果仅以每一个城市家庭购买了一辆车计算,到2020年我国仅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将达到2.6亿辆,这还不包括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的购车数量。而根据2010年2月2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0.76亿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31万辆)。也就是说,未来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城市化率都将给我国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但是,应该清醒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虽然会给汽车市场带来机会,也必然要面临诸多挑战。而这其中,除了会带来交通和环保压力外,更大的挑战将是汽车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压力。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显示,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估计2035年中国占世界能源的需求将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的五分之一,并预测原油价格将从2009年的每桶60美元上升到2035年的113美元。而与此同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则推算,全球石油资源枯竭的时间有可能会比可替代能源在全球普及的时间早90年。
4
也就是说,巨大的交通、环保和能源压力可能会迫使政府适度控制汽车总量,高企的燃油价格和可替代能源的迟迟不能普及可能会让消费者放弃购买汽车。 因此,对于汽车企业来讲,虽然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仍将取得巨大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积极投身于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车型的研发,不积极参与督促政府不断完善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则这种发展机会将必然会大打折扣。
2.2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目前我们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而排斥其他技术,我不赞同这种方案。我认为,现阶段发展电动汽车只适合在少数城市运营,不可能大范围普及,所以这个产业至少在十年之内不可能产业化。首先,电动车的成本在十年之内不可能有明显的下降。
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为要形成一个大产业,必须是以个人消费主导。其次,电动车的提速技术和充电设施在短期内无法完善。所以如果只支持电动车这种单一的技术路线,而排斥其他的技术路线,那么新能源汽车在十年之后也不可能实现产业化。所以,我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推广不同的新能源技术。比如在现阶段,就应该主攻混合动力技术。
第二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自主研发。强调自主研发是对的,但是如果把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问题都绝对化,就会阻碍这个产业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国外的新能源并不在一个起点上,如果盲目的骄傲乐观,只会加大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比如,我们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电池隔膜,只能做单体,隔膜还需要完全进口。目前,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机遇,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就会导致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都处于落后地位。
如果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依靠政府来加大力度扶持,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整个市场都强调自主开发,排斥外来技术,就会加剧市场的混乱。因为汽车更多是一种应用技术,所以,有先进的技术为什么不用呢?为什么不集成创新呢?日本人把这种情况称为逆向工程。日本的汽车产业是非常领先的,我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应该向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借鉴学习。
3 新能源汽车种类及其特点
按照汽车动力种类,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目前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由比亚迪生产的“秦”以及概念车“汉”,已经量产的“秦”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5
3.2 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014年4月20日开幕的背景车展上,纯电动汽车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相关车企也都展出了各自旗下的电动车,主要包括:比亚迪秦EV纯电动汽车,江淮IEV纯电动汽车,北汽绅宝EV纯电动汽车,众泰E20电动汽车,上汽荣威E50纯电动汽车等等。 3.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3.4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3.5 燃气汽车
燃气成分单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这类汽车多采用双燃料系统,即一个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系统和一个汽油或柴油燃烧系统,能容易地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此种汽车主要用于城市公交汽车。 3.6 甲醇汽车
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车。 3.7 空气动力汽车
利用空气作为能量载体,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30MP以上,然后储存在储气罐中。需要开动汽车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启动马达行驶。优点是无排放、维护少,缺点是需要电源、空气压力(能量输出)随着行驶里程加长而衰减、高压气体的安全性。 3.8 飞轮储能汽车
利用飞轮的惯性储能,储存非满负载时发动机的余能以及车辆长大下坡、减速行驶时的能量,反馈到一个发电机上发电,再而驱动或加速飞轮旋转。飞轮使用磁悬浮方式,在70000r/min的高速下旋转。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作为辅助,优点是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量轻储能高、能量进出反应快、维护少寿命长,缺点是成本高、机动车转向会受飞轮陀螺效应的影响。
6
3.9 超级电容汽车
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专线已使用此车)
4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众多车企均涉及了新能源汽车,本文将从一下几个典型新能源车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4.1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秦”
2013年12月17日正式上市后,比亚迪秦开始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在产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比亚迪秦1月实现销量673台,2月834台,3月877台,第一季度累计达2384台,整体来看销量稳步提升。但实际上,3月秦的订销已达6000台,从这一数据来看,秦的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上市短短3个多月,秦的销量已达到2384台,这一数据,在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远远超出了预期。据调查显示,秦搭载独特的双擎双模技术和丰富配置等是吸引车主关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促成车主购买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秦具有“双擎”动力,将高性能大功率驱动电机与1.5TID黄金节能动力总成两种力量相结合。 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秦能爆发出479N·m的扭矩,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小时,是前驱最快车型。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秦的纯电续航里程为70公里,短途用电满足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长途出行可使用混合动力模式。家用220V电源即可给秦充电,4小时即可充满,百公里油耗仅为1.6L。配置上,秦搭载了云服务、遥控驾驶、360°全景影像、12.1英寸超视觉TFT液晶组合仪表、12安全气囊等高端配置,科技感和便利性、舒适性都值得肯定。同时,6年或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以及电芯终身保修等。 4.2 江淮汽车IEV系列
全新一代爱意为电动车iEV5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并在年底正式上市销售。与之前4代爱意为电动车不同,iEV5基于江淮全新纯电动乘用车平台(iEV)打造,续航里程提升至2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和悦iEV5电动车还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江淮爱意为电动车自2010年推出第一代车型以来,截至目前销量已突破5,300辆,这对国内低迷的纯电动车市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销售成绩。 4.3 上汽荣威
在纯电动车型荣威E50、插电式混动车型荣威550 PLUG-IN成功发布上市后,上汽荣威又携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亮相上汽展台,从而成为全国首个能够同时掌握三大新能源技术的自主品牌车企。据介绍,荣威550 PLUG-IN综合油耗2.3升,峰值扭矩587牛·米,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不仅如此,该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新能源车带来的节能环保,又能为消费者留住传统汽车带来的舒适安全和操控乐趣。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不仅实现了新能源车类型的又一次突破,同时它还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除了“动力蓄电池 氢燃料电池系统”双动力源和实现超长距离整车匀速续驶里程外,
7
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还拥有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及耐久性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得到优化改型以及氢系统布置和氢管理优化等科技亮点,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2014北京国际车展20日拉开帷幕,全球首发车高达118辆,刷新历届北京车展。其中,新能源首发车多达79辆,占近七成,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中外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汽车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既显现出中外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愿景。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118辆车中,中外车企共全球首发了新能源车79辆,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也展示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与跨国车企具有了同台竞技的实力。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5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唐、纯电腾势、江淮iEV5电动车、帝豪CROSS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和帝豪EC7油电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唐定位是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SUV,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比亚迪与戴姆勒公司联手打造的第一款纯电动车DENZA腾势也在本届车展上全球首发,并且今年有望上市销售,该款车已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江淮iEV5电动车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计划年内上市,上市后月销售目标为两千台。
在本届车展上,一汽等中国品牌车企高调发布了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凸显了它们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在国内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先机的决心。虽然在北京车展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很多还只是概念车,尚未走下展台进入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不太完善,但是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全球首发规模之大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外车企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明确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安徽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不变,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政府扶持的政策取向不变等 “四个不变”;今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放缓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幅速度。为了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多地政府在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新车上牌等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北京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及产品目录》,共纳入6家企业和7款产品;上海市也已发布了7批共10款新能源示范车型。纳入目录的车型,不但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还可在摇号、上牌等方面享受优惠,如北京专门预留了指标用于新能源汽车摇号,上海则可免费享有沪牌。
基础设施方面,多地政府明确表明要加快充电设施的布局。比如,北京今年
8
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国家电网方面也明确表示,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
6、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一, 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投
入,政府也要在基础研究、公共技术研究方面给予持续的财政支持。 第二, 要加速推出相关技术标准,在制定时结合国外的相关技术标准。 第三, 政府要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起汽车市场化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有关政策制定,不仅可以从政府提供财政补贴角度考虑,也可以从税收减免角度考虑。
第四,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场技术革命,有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可能出现在汽车产业之外,因此政府要做好相关产业的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的投入。 第五, 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市场政策。例如,可以开展零首付的金融政策。
7 结论
不管从企业还是政府的表现来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企业和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是以前光明的,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中国始终落后于国外车企,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车企已经看到其发展潜力。相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能够与国外车企一较高下。
总而言之,无论从节能环保,还是市场需求的角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标准、政策的出台和不断完善,我们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峰。
[参 考 文 献]
[1] 黄安华:清洁汽车- 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5):12~14。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S].2007,72 号文件。 [3] 陈全世,信继欣.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9
1. 基于单片机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 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基于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调节器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 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协议栈的实现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 实现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27. 基于单片机 28.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CAN/USB协议转换器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 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 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 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 95.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 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 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 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 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 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 基于ADμ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 10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106.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 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 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 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10. 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1. 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 112. 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 113. 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 10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 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