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统计学2013-2014第1学期单选题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第1章

选择题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D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D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 A.年龄 B.性别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B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

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D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C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

是( )C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10.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C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13.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参数是( )B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14.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统计量是( )D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15.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 )B A.用饼图描述某企业职工的学历构成

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个橘子,利用这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城市在一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16.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 )A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实验数据

17.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D A.参数 B.总体 C.样本 D.统计量

18.为了估计某城市中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抽取500个家庭的一个样本,得到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为35%,这里的35%是( )B A.参数值 B.统计量的值 C.样本量 D.变量

26.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称为( )D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7.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称为( )C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8.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称为( )A A.参数 B.统计量 C.变量 D.变量值

29.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 )B A.参数 B.统计量 C.变量 D.变量值

第2章

·选择题

1. 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B

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 B. 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 C. 数据缺乏可靠性

D.不合适自己研究的需要

2. 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3.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 A.重复抽样 B. 不重复抽样

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随机的抽取一定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B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6. 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取方式称为( )C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7. 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D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8.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9.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10.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12. 研究人员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是( )A

A.判断抽样 B. 分层抽样 C. 方便抽样

D.自愿抽样

1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C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判断抽样

16. 如果要搜集某一特定群体的有关资料,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C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20. 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缺点是( )B

A.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

B. 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的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C. 调查的成本比较高 D. 不合适于探索性的研究

24. 如果一个样本因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 )B

A.抽样误差 B. 非抽样误差 C.设计误差 D.实验误差

32.指出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非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 第3章

10.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C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11.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B A. 条形图 B.茎叶图 C. 直方图 D. .饼图

12.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D A. 条形图 B.直方图 C. 箱线图 D.线图

13.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C A.条形图

B.对比条形图 C.散点图 D.箱线图

14.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 )B A.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B.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C.两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D.三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15.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C A.环形图 B.茎叶图 C.雷达图 D.箱线图

17.下面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个图形,这个图是( )D A.饼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茎叶图

1 0 2 8 2 0 5 5 7 9 3 1 3 5 6 8 8 4 4 4 6 8 18.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 )B

A.没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 B.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C.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 D.更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21.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C A.2000 B.1000 C.1500 D.2500

22.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C A. 5000 B. 7500 C. 5500 D. 6500

23.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之一是( )A

A. 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B. 条形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直方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C. 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分类数据,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值型数据

D. 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各类别数据的多少,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

第4章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 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 众数不受极端值得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B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C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 )A

A. 异众比率 B. 离散系数 C. 平均差 D. 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

A. 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 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 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

D. 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C

A. 平均差 B. 标准差 C. 极差

D. 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C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方差 D. 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

A. 标准分数 B. 离散系数 C. 方差 D. 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B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

A. 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 等于3倍的平均数 D. 等于3倍的标准差

1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B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C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8、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C

A. 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 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 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局水平

19、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 )D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22、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 )A A. 等于0 B. 大于0 C. 小于0 D. 等于1

23、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

A. 尖峰分布 B. 扁平分布 C. 左偏分布 D. 右偏分布

24、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A. 1200

B. 经济管理学院 C. 200 D. 理学院

25、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B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27、某班共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 64.5和78.5 B. 67.5和71.5 C. 64.5和71.5 D. 64.5和67.5

29、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A.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B. 中位数 > 平均数 > 众数 C. 众数 > 中位数 > 平均数 D. 众数 > 平均数 > 中位数

33、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B A. 方差 B. 极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1、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D

A. 3 B. 13 C. 7.1 D. 7

43、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 )D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44、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D

A. 80 B. 0.02

C. 4 D. 8 45、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

D

A. 标准差不同 B. 方差不同 C. 数据个数不同 D. 计量单位不同

46、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 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 C.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 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

第9章

选择题:

1、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 )A

A. 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 B. 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C. 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D. 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

2、设R为列联表的行数,C为列联表的列数,则?2分布的自由度为( )D A. R B. C C. R*C

D. (R-1)*(C-1)

3、列联表中每一个变量( )C A. 只能有一个类别 B. 只能有两个类别

C. 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 D. 只能有三个类别

4、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男学生 女学生 合计 赞成 45 42 87 反对 105 78 183 合计 150 120 270 这个表格是( )B A. 4*4列联表 B. 2*2列联表 C. 2*3列联表 D. 2*4列联表

13、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男学生 女学生 合计 赞成 45 42 87 反对 105 78 183 合计 150 120 270 如果要检验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即检验假设H0 :?1=

?2=0.3222,?2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是( )A

A. 1 B. 2 C. 3 D. 4

第10章

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C

A. 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 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 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2、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B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总方

3、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 )A A. 随机误差 B. 非随机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非系统误差

4、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 )B A. 组内误差 B. 组间误差 C. 组内平方 D. 组间平方

5、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之间的误差,它( )C A. 只包括随机误差 B. 只包括系统误差

C. 即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 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6、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 )A A. 只包括随机误差 B. 只包括系统误差

C. 即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 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8、在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原假设是备择假设是( )D A.H1:?1??2?...?K B. H1:?1??2?...??K C. H1:?1??2?...??K D. H1:?1,?2,..?K不全相等

9、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只涉及( )A A.一个分类型自变量 B.一个数值型自变量 C. 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D. 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10、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 )A A. 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B. 两个数值型自变量 C. 两个分类型因变量 D. 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11、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数据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B A. 组间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总平方和 D. 水平项平方和

12、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C A. 误差项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组间平方和 D. 总平方和

13、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全部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D A. 误差项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组间平方和 D. 总平方和

14、组内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结果称为( )B A. 组内平方和 B. 组内方差 C. 组间方差 D. 总方差

15、组间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结果称为( )C

A. 组内平方和 B. 组内方差 C. 组间方差 D. 总方差

16、在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的统计量是( )C A. 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C. 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D. 组间方差/总方差

17、在方差分析中,用于度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统计量是R2期计算方法为( )B

A. R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 R 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C.R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D. R 组内平方和/总平方差

20、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检验的两个因素( )B A. 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B. 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C. 对自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D. 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21、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度量两个分类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量是R2,其计算公式为( )A A. R=SSR+SSC/SST B. R =MSR+MSC/MST C. R=SSR/SST D. R=SSC/SST

22、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A 1 7.50 3.15 0.10 4.84 组内 26.19 11 2.38 总计 33.69 12 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D A. 4.50

22222222B. 5.50 C. 6.50 D. 7.50

23、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7.50 A 7.50 3.15 0.10 4.84 组内 26.19 B 2.38 总计 33.69 12 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C A. 2和9 B. 2和10 C. 1和11 D. 2和11

24、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7.50 1 A 3.15 0.10 4.84 组内 26.19 11 B 总计 33.69 12 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B A. 6.50和1.38 B. 7.50和2.38 C. 8.50和3.38 D. 9.50和4.38

25、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7.50 1 7.50 A 0.10 4.84 组内 26.19 11 2.38 总计 33.69 12 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B A. 2.15 B. 3.15 C. 4.15 D. 5.15

26、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7.50 1 7.50 3.15 0.10 4.84 组内 26.19 11 2.38 总计 33.69 12 用?=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1??2,H1:?1和?2不相等得到的结论是

( )B A. 拒绝H0 B. 不拒绝H0

C. 可以拒绝H0也可以不拒绝H0 D. 可能拒绝H0也可能不拒绝H0

27、从三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3,N2=4和N3=3的三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6.22 2.00 3.11 2.21 0.18 4.74 组内 9.83 7.00 1.40 总计 16.06 9.00 用?=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1??2,H1:?1和?2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 )B A. 拒绝H0 B. 不拒绝H0

C. 可以拒绝H0也可以不拒绝H0 D. 可能拒绝H0也可能不拒绝H0

28、下面是一个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组间 24.74 4 C E 组内 A B D 总计 62.7 34 其中A,B,C,D,E五个单元格内的数据分析是( )A A. 38,30,6.175,1.27,4.86 B. 38,29,6.175,1.27,4.86 C. 38,30,6.175,1.27,5.86 D. 27.7,29,6.175,1.27,4.86 29、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分别为( )A A. 268,92 B. 134,103.5 C. 179,92 D. 238,92 30、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

用?=0.05的显著检验假设H0:?1??2=?3,H1:?1,?2,?3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 )B A. 拒绝 B. 不拒绝

C. 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 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

31、从四个总体中各选取了16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1200,组内平方和SSE=300,用?=0.05的显著检验假设H0:?1??2=?3=?4,H1:?1,?2,?3,?4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 )A A. 拒绝H0 B. 不拒绝H0

C. 可以拒绝H0也可以不拒绝H0 D. 可能拒绝H0也可能不拒绝H0

第11章

1、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 )A

A. 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 B. 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

C. 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一定增大 D. 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肯定变小 3、下面的假定中,哪个属于相关分析中的假定( )B

A. 两个变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B.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C.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D. 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应增大 4、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定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A

? ? ? ?? ? ? ? ? A.正线行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5、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定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B

? ? ? ? ? ? ? ? ? A.正线行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6、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两个变量之间为( )C

A.正线性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线性相关关系 D. 非线性相关关系

7、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两个变量之间( )A

A.完全相关关系 B. 正线性相关关系 C. 非线性相关关系 D. 负线性相关关系

8、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D

A.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B. 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C.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D. 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9、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的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0.85

B. 0.78 C. 1.25 D. 0

10、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 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B. 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C. 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一定有因

果关系

D. 绝对值不会大于1

11、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C A. 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 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 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减少,或x值较少时y值也随之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12、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13、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A A. 高度相关

B. 中度相关 C. 低度相关 D. 极弱相关

15、下面哪一个不是回归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D

A. 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B. 对数学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征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那些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那些是不显著的

C. 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来估计或预测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

D. 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16、在回归分析中,被预测或被解释的变量称为( )B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随机变量 D. 非随机变量

17、在回归分析中用来预测或用来解释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称为( )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随机变量 D. 非随机变量

18、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称为( )B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经验回归方程

19、在回归分析中,根据样本数据求出的回归方程的估计称为( )C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20、在回归模型y= ?0+?1x??中,?反映的是( )C A. 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部分 B. 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部分

C. 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 D. 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

22、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使( )A

A. ?(yi-yi)=最小 B. ?(yi-yi)=最小 C. ?(yi-yi)=最小 D. ?(yi-yi)=最小

23、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 的十几意义是( )B A. 当x=0时,y的期望值

B. 当x变动1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数量 C. 当x变动1个单位时,y增加的总数量 D. 当y变动1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数量

24、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个肯定有误( )B A. y = 25-0.75x

B. y = -120+0.86x C. y = 200-2.5x

D. y = -34-0.74x

25、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 =280-1.75x,回归系数 ?1 =-1.75表示( )B

A. 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1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26、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C

A.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B.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 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D. 估计标准差的显著性

2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 )C

A. 相关系数

???????2??2?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28、各实际观测值(yi)与回归值(yi)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B

A. 总变差平方和 B. 残差平方和 C. 回归平方和 D. 判定系数

29、在直线回归方程yi=?0??1x中,若回归系数?1 =0,则表示( )D A. y对x的影响是显著的 B. y对x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C. x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 D. x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30、若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D

A. /r/ =1

B. 判定系数R2 =1

C. 估计标准误差se =0

D. 回归系数?1 =0

31、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的和的比例称为( )C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回归标准误差

32、下面关于估计标准误差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均方残差(MSE)的平方根

B. 对误差项?的标准差 ? 的估计

C. 排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后,y随机波动大小的一个估计量 D. 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5、已知回归平方和SSR=4854,残差平方和SSE=146,则判定系数R2 =( )A A. 97.08%

B. 2.92% C. 3.01% D. 33.25%

36、在因变量的总平方和中,如果回归平方和所占比重大,则两变量之间()。A

A. 相关程度高 B. 相关程度低 C. 完全相关 D. 完全不相关 37、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yi=?0??1x中,回归系数

?????????( )。B

A. 可能是0 B. 可能小于0 C. 只能是正数 D. 只能是负数

38、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 )D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

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39、一个由100名年龄在30~60岁的男子组成的样本,测的其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r=0.45,则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B A. 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B. 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 C. 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矮 D. 45%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40、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A. 相关系数r = 1

B. 判定系数R2 = 1 C. 回归系数? = 0

D. 估计标准误差se = 0 41、下列方程肯定错误的是( )A A.y = 15-0.48x , r=0.65

B.y = -15-1.35x , r=-0.81 C.y = -25+0.85x , r=0.42

D.y = 120-3.56x ,r=-0.96

42、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 )A A. [0,1]

B. [-1,0] C. [-1,1]

D. 小于0的任意数

45、回归平方和SSR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 )A

A. 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B. 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对y变差的影响 C. 由于x与y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D. 由于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46、残差平方和SSE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 )B

???? A. 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B. 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对y变差的影响 C. 由于x与y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D. 由于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

47、若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0.8,则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 =( )C A. 0.8

B. 0.89 C. 0.64 D. 0.40

48、若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A. 判定系数R2 = 1 B. 判定系数R2 = 0 C. 回归系数?1=1

D. 估计标准误差se=0

49、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0.05) 变差来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1 1602708.6 1602708.6 2.17E-09 残差 10 40158.07 — — 总计 11 1642866.67 — — — 方差分析表中空格的数据分别为( )A A. 4015.807和399.1 B. 4015.807和0.0025 C. 0.9755和399.1 D. 0.0244和0.0025

50、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0.05) 变差来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1 1602708.6 1602708.6 2.17E-09 残差 10 40158.07 — — 总计 11 1642866.67 — — — 根据上表计算相关系数为( )D A. 0.9844

B. 0.98555 C. 0.9866 D. 0.9877

51、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0.05) 变差来源 dSS MS F Significance F df 回归 1 160271602708.6 2.17E-09 08.6 ?40158 — — 0 .07 总计 116428— — — 1 66.67 根据上表计算的估计标准差为( )B A. 1265.98 B. 63.37 C. 1281.17 D. 399.1

52、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0.05) 变差来源 dSS MS FSignificaf nce F 回归 1160271602 2.17E-09 08.6 708.6 残差 140158 — — 0 .07 总计 116428— — — 1 66.67 根据上表计算的判定系数为( )C A. 0.9856 B. 0.9855 C. 0.9756 D. 0.9877

残差 1第13章

1、不存在趋势的序列称为( )A A.平稳序列 B.周期性序列 C.季节性序列 D.非平稳序列

2、包含趋势性,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序列称为( )D A.平稳序列 B.周期性序列 C.季节性序列 D.非平稳序列

3、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向上或持续下降的变动称为( )A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4、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 )B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6、时间序列中除去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之后的偶然性波动称为( )D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27、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为Yt?b0?b1t,若b1为负数,表明该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 )B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随机波动

30、对某时间序列建立的趋势方程为Yt?100?5x,,这表明该序列( )C A.没有趋势

B.呈现线性上升趋势 C.呈现线性下降趋势 D.呈现指数下降趋势

31、对某企业各年的销售额拟合的直线趋势方程为Yt?6?1.5x,,这表明( )A A.时间每增加1年,销售额平均增加1.5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1年,销售额平均减少1.5个单位 C.时间每增加1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5% D.下一年度的销售额为1.5个单位

???第14章

1、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A A. 个体指数 B. 总指数 C. 简单指数 D. 加权指数

2、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称为( )A A. 数量指标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 C. 简单指数 D. 加权指数

3、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D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4、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是( )A A.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报告期的变量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5、帕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B A.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报告期的变量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6、拉氏指数的特点是( )A

A. 权数固定在基期,不同时期的指数可以比较 B. 权数固定在基期,不同时期的指数不能比较 C. 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同时期的指数可以比较 D. 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同时期的指数不能比较 7、设为商品价格,为销售量,则指数?p0q1/?p0q0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成

8、使用基期价格作权数计算的商品销售量指数( )C A.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包含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C.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D.消除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9、下列指数公式中哪个是拉氏数量指数公式( )C A. ?p0q1/?p1q0 B. ?p1q0/?p0q0 C. ?p0q1/?p0q0 D. ?p1q1/?p0q0

10、下列指数公式中哪个是帕氏质量指数公式( )B

A. ?p1q1/?p0q0

B. ?p1q1/?p0q1

C. ?p1q0/?p0q0 D. ?p1q1/?p1q0

C

)13、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C A.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B.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D.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14、某商店商品销售资料如下:表中所缺数值为( )A 商品名称 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 销售量指数(%) (%) 电视机 100 95 洗衣机 100 125 A. 105和125 B. 95和85 C. 85和80 D. 95和80

15、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 )B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6、某地区2005年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这说明( )B A.商品销售量增长了5% B.商品销售价格增长了5%

C.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量增长了5%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价格增长了5%

17、某商场今年与去年相比,销售量增长了15%,价格增长了10%则销售额增长了( )B

A.4.8% B.26.5% C.1.5% D.4.5%

18、某商场2005年与2006年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A.1.7% B.-1.7% C.3.7% D.-3.7%

19、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为105%,这说明( )A A.商品价格平均增长了5% B.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5%

C.由于价格提高使销售量上涨了5% D.由于价格提高使销售量下降了5%

21、三种空调以去年为基期,今年为报告期的销售量指数为106%,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8%,则( )A

A.三中空调的价格综合指数为101.89% B.三种空调的价格均有所上涨

C.由于价格的提高使销售额提高101.89% D.由于价格的提高使销售额提高14.48%

24、某商场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4%该商场的综合价格指数比去年上涨了5%,则该商场销售量增长了( )B A.2%

B.-0.95% C.0.96% D.-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