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老师 山里求学路 - 图文 下载本文

五分钟内调整好了状态,就开始信马由缰起来,越讲越轻松,中间有个同学还给我送了杯水,我说声谢谢的时候,瞟了下面一眼,非常安静,学员听课的状态很好,信心倍增。到结尾的时候,我看到学员的手已经张开准备鼓掌,我不知怎么又多说了一句话,他们的手势停留在半空,这一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等我讲完这句话,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下同样有人围着我问问题要名片,其中有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到我旁边,给我留了张名片,说想请我到他们公司做一次培训。从名片上得知他是中关村某IT公司的CEO。后来也去过他们公司,得知这个老总是个海归博士,创办的这家公司有一百五十人的规模,年盈利在五千万。他希望我能给他们的高层团队讲一次团队建设的课,并希望我能给他们做企业文化,还想让我来教他的孩子国学。这样的机会,我同样放弃了,因为我了解自己,我不过是学了几天国学,有些心得体会。在外人看来有些高深,那也只是对文化的认可,要想真正踏实地站在企业的讲台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古人云:“登高必跌重”,我还是从低到高一步一个脚印来走比较好,所以我放弃了大跃进式的企业道路,从当一个私塾老师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漫漫求学路(十四)顺利毕业

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感觉这三年中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充实,充实得没有时间跟朋友、家人一起交流了,感觉时间太紧迫了。听老师的课就像是享受,因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老师每次都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备好下一次的课,所以每堂课

45

都是精品,我们每次从老师家听完课回来,都特别兴奋。

听了老师三年的课,老师从来没有逼着我们学,相反我们都是花了很大的代价,起大早,转四趟公交到老师家,就为了听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没有固定的教材来教我们,每次都是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来讲,或者根据我们出现的问题来讲,每一堂课都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的内心。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大批有骨气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就没有固定的教材,每节课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每一堂课都讲得非常精彩,学生跟老师在进行心灵的对话,那个时候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也非常好,是心与心的交流,老师在学生心中是一座丰碑式的人物,终身受益。很庆幸,在现在这个年代,我也能感受到这种风格的教学。可怜跟我们同时代的大学生们,在规定好的教材体系下学习,读书是一种负担,读书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混文凭,很少有人是发自内心的想提高自己的修为,“古人读书为明理,今人读书为名利”(刘善人)。 零八年一月一号,我们从师已经三年了,老师决定让我们毕业。这天班上的同学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赶到老师家,进行毕业会餐。几个同学合买了很大的蛋糕,在老师家,奶奶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主食是手抓饭,菜是地里种的绿色食品。点上蜡烛,我们请奶奶来吹蜡烛,一屋子将近二十多人,老老少少,其乐融融。吃蛋糕的时候,先给爷爷奶奶,再给老师,然后再是我们吃。我们没有像有些生日宴上,把奶油图在别人的脸上,我们边吃边聊,吃了这顿饭,以后就没有机会来上课了,这段生活将成为一段历史。我们真诚地感谢老师,是老师这三年辛苦的培养,我们的人生从纸片变成了香饽饽。饭后我们去教室嗑瓜子聊天,我那时已经当上了私塾老师,我把学堂很贵的SONY相机带来了,老师给我们拍照。老师以前当了十年的记者,所以在摄影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在教室里我们边

46

聊天,老师边给我们抓拍。老师说她好多年都没有拿相机了,因为没有那种冲动,今天是我们毕业的日子,老师拿起相机,想把这段时光留住。

毕业合影

教室里拍够了,我们又跑到外面去拍,当时正是北京城最冷的时候,河面的冰结的很厚,可以过拖拉机。我们放心的在冰上玩耍,像孩子那般的天真,能够在茫茫京城遇见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同学、这样的环境,我们非常庆幸,所以那天我们玩得很疯狂,很尽兴。

47

老师给每位同学拍的大头照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太阳也快下山了,相机的两块电池也用完了,内存卡的空间也没有了,我们满载而归。老师一家把我们送上车,在公交车上,我们跟老师不断的挥手,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们伴我健康成长,感谢奶奶为我们做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

漫漫求学路(十五)甲骨情缘

“甲骨文老师”这个称呼是一个学生给我起的外号,她叫芃芃,是个六岁的小姑娘。因为我经常给他们讲甲骨文识字,他们又非常喜欢,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外号。其实成为甲骨文老师,这其中有一段非常复杂有趣的经历:

起因是跟随老师学习的那段时间,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说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