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版)课件 下载本文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

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l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

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10分)

【考点】(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德国外交政策变化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德国的复兴

【解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及外交政策的内容,德国此时进行外交政策的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国内来说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考虑,政治上,实现了国家统

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国际上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第二小问原因,实际上就是考察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历史、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考虑。 (3)第一小问表现,从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贡献,主要从德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角度回答;第三小问认识,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时代主题等角度回答。

【答案】(1)背景:统一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6分) (2)变化: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3分)

原因:吸取历史教训;两极格局下,面临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6分,任意三点即可) (3)表现:经济发达;政治较民主;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3分)

贡献: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4分)

认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德国利益。(3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阶段 记事 《左传〃昭公九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吕氏春秋〃离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3世纪 谓》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汉武公元前2世纪 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862年,奕䜣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19世纪中后期 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年清廷批准了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1903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各适实用。?20世纪初 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83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12分)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两个阶段,并且明确标明,对特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进行概括时,一方面根据所给材料,一方面根据此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影响,回答影响时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本阶段的阶段特征考虑,同时注重,既然提到了教育,往往要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思想解放,国民素质提高,社会转型等角度考虑和回答。

【答案】评分说明:阶段选取明确;特点概括准确;(4分)影响归纳全面。(8分) 示例一:

特点: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官学衰落,私学兴起。(2分,任一点即可) 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土”的崛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保证。(4分) 示例二:

特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2

分,任一点即可)

影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4分)

27.(15分)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

兴矿局。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摘编自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6分) (2)运用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9分)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1)根据所给材料其三次转变的分别为由?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到?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到?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三次转变为从官办洋务企业到商办股份制资本主义企业;由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私合营企业;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