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喜全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天津市鉴开中学导学案

学科 课题 语文 设计人 记承天寺夜游 苏喜全 审核人 课时 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1 1.积累本文中的 户、遂、交横、但 等文言词语并摘抄在积累本上;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目标 3.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 习 准 备 学 习 导 航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2.有关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 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借助课文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互相翻译) 二、品读课文,交流提升 1.“记” ——本文记述了哪些要素?你能找出来吗? 本文记叙了 ,只用48字就将以上要素交待得清清楚楚,体现本文语言 的特点。 学 习 导 航 2. “游” ——在文中画出写景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鉴赏提示: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指出本体和喻体),该句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在文中有何作用?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中的“闲人”如何理解?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思想情感?(提示:结合学习准备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在黄州真正形成并成熟的。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1.本文通过对 的描写,流露出作者遭贬谪后 的心情,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心得,都可以用你的笔记录下来! 课 堂 小 结

当堂达标检测:

姓名: 总分:

A组

一、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念无与乐者 ( ) A、想念 B、 想到、考虑到 .2.相与步于中庭 ( ) A、散步 B、 步履 .3、盖竹柏影也 ( ) A、盖子 B、 原来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A、只是 B、 但是 .

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A、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B、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都盖在竹子、柏树的影子上。 C、月色洒在庭院中的积水上,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D、月色洒在庭院中的积水上,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都盖在竹子、柏树的影子上。

B组

三、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虚构了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四、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