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率。

2. 对于一级反应,如果半衰期在0.01s以下即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速率常数k应大于( )s-1。

23. 400℃时,实验测定反应NO2(g)?NO(g)+O2(g)是二级反应,既??kcNO,速率常数与温

212度关系如下lnk/mol?1?dm?3?s?1??12882?20.26。求此反应的活化能Ea=( )kJ?mol?1,此反T/K应的指前因子A=( )mol?1?dm?3?s?1。

4. 在光的作用下,O2可变成O3,当1molO3生成时吸收3.011?1023个光量子,此反应的光量子效率为( ),量子产率为( )。

5. 某反应A?B,反应物A反应掉7/8,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3/4所需时间的1.5倍,该反应为( )级反应。

6. 反应2A?B,若A的初始浓度1mol?dm?3,经反应后,A消耗掉3/4的时间为其半衰期的3倍,反应级数为( )。

7.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的时间的两倍,则x=( )。

8. 光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B?h??B*,则此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与( )成正比,而与( )无关。

k???C+D,当加入催化剂后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k1,k?1变为9. 某对行反应A+B ???k1?1'''k1',k?1,测得k1?3k1,那么k?1???k?1。

2310. 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其起始浓度cA,0为多少,反应掉cA,0的时所需的时间均相同,所以该反应为( )级反应。

?k?11. 某复合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k?2k2?1??2k4?32,则其

表观活化能Ea与基元反应活化能Ea,Ea及Ea之间的关系为( )。

124?1???B,12. 一级对行反应A?已知lgk/s??????1kk1?130003000K则此反应在500K?8.0,lgKc??8.0,

T/KT时的k?1?( )。

13. 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mol?dm?3,1小时后为0.5mol?dm?3,2小时后为

0.25mol?dm?3,则此反应级数为( )。

14. 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12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 )kJ?mol?1。

15. HI在光的作用下可按反应2HI?g??H2?g?+I2?g?分析。若光的波长为2.5?10?7m时,则1个光子可引起2个HI分子解离,故1molHI(g)分解需要的光能为( )。 16.反应2A?3B的速率方程即可以表示为?dcAdcdc3/23/2,也可以表示为B?kBcA,则?A和?kAcAdtdtdt

dcB的关系为( )。速率常数kA和kB的比为( )。 dt25 / 31

17.温度为500K时,某理想气体恒容反应的速率常数kc?20mol?dm?3?s?1。则此反应用压力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kp?( )。

18.已知某气相反应2A?2B+C的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dm3?mol-1?s?1。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时,cA,0=1 mol?dm-3。若A反应掉1/2cA,0所需时间t1/2与反应掉3/4cA,0所需时间t3/4之差为600s,则t1/2=( )。

1219.2B???D和2A???C两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而且k?Aexp??Ea??公式中的指前因子A相RT???同。已经在100℃下反应(1)的k1?0.10dm3?mol?1?s?1,而两反应的活化能之差

Ea,1?Ea,2?15kJ?mol?1,那么反应(2)在该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2?( )。

20.某基元反应A?B+C的半衰期为t1/2?10h。经30h后的反应物浓度cA与初始浓度cA,0的比值为( )。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

㈠ 1.c; 2.d.; 4.d;5.c;6.b;7.b;8.c;9.c;10.b;12.d; 15.a;16.a;17.a;

18.d;19.d;20.c;21.c;22.d; 24.d; 25.a; 26.b; 27.d; 28.d;29.b;30.a;31.c;32.c;33.b;34.d; 35.a; 36.c; 39.b;

㈡ ⒈ =,=,>,<; 4. >,>,>,>; ⒌ =,=,=; ⒍ <,<,<;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㈠ 填空题

T1?T21. 0;T1

8. = 10. ?rVm???S???rm?;??rSm;??p?T2. ? 3. ?;? 4. ?;?

5. -10kJ;0;;33.33 J·K1 6.⑴△U;△H; ⑵△U; ⑶△G; ⑷△S; ⑸△H 7. 5kJ·K1

11.-8.314×105 m3·mol

?rC$p,m?rC$p,m?01·K1

12.

T;

14. ?;?;?;?

16. <;<;< 20. ⑴ 封闭系统、恒温、恒压;⑵ 隔离系统;⑶可逆 21. <;= 22. >;=

?123. ?38.29J?K

RnRnR13.V;Vm?b或V?nb

25. 增大

㈡ 1. (c) 2. (c) 3. (c) 4. (d) 5. (b) 6. (a) 8. (d) 9. (c); (c); (c); (a); 10. (b) 11. (b);(a);(a);(b) 12. (c) 13. (c) 14. (b) 15. (d) 16. (c);(b) 17. (a) 18. (c);(b);(a) 19. (c);(b);(a);(c) 20. (b);(a) 21. (a);(a);(c);(b) 22. (b) 23. (d) 24. (b) 25. (a)

第四章自测题答案

(一) 1. 公式适用条件

(1) 适用于无非体积功的均相多组分系统。

(2) 指定温度压力下,非体积功为零时,系统发生相变化或化学变化时过程可能性的

26 / 31

判据。

(3) 在一定温度和平衡条件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且要求溶质在溶液中的分子形 态与气相中的相同。

(4) 等温等压下纯液体混合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过程;理想气体等温混合,且混合前 各气体压力与混合后总压相等。

(5) 稀溶液;且溶液析出固体为纯溶剂。 (6) 稀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二相平衡时,气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真实液体混合物。 (8) 真实气体混合物

2. 写出数学表达式,并说明符号意义。 (1) XB?(?X/?nB)T,p,n

C在温度、压力及除了组分B以外其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组分B

的物质的量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所引起的系统广延量X随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称为组分B的偏摩尔量。

$$(2) ?B??B?RTlnpB/p

?B: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在温度T、压力p、气体组成yB下的化学势。

$?B:标准化学势。即温度为T,压力为标准压力p$时的纯态理想气体B的化学势。

pΘ:标准压力,为100 kPa; pB:B组分在温度T时的分压力。

*(3) pA?pA?xA

pA: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

*pA: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

xA: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4) ΔTb?Kb?bB

ΔTb=Tb-Tb*:稀溶液沸点升高值

Kb:沸点升高常数(溶液的浓度以bB表示时)。 bB:不挥发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3. 拉乌尔;亨利;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

*4. kx,B=pB;kx,B>pB;kx,B<pB

**5. ?$$$%?RTlnp%p标准态时化学势:温度T时,即p=p$,B/p;B =p且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假想态,

φ=1。

$?B?RTlnpB/p$;温度T时,压力为标准压力时的纯态理想气体。

?c$,B?RTlncB/c$;温度T、标准压力p下体积摩尔浓度cB=c$=1 mol·dm-3,且符合

理想稀溶液性质的溶质,该状态为虚拟的假想状态。 6. (1) =; (2) <; (3) <; (4) >; (5) > 7. 2

8. 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混合物;

27 / 31

(1) ΔmixV?0,(2) ΔmixH?0,(3) ΔmixS??nR(4) ΔmixG?nRT?xBlnxB

?xBlnxB,

9. 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溶剂)、沸点升高(溶质不挥 发)、渗透压数值;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10. 降低;升高;降低。

$11. ?B(T,p,xC)??B(T,p)?RTlnaB;limfB?lim(aBxB)?1

xB?1xB?1(二) 1. C;2. A;3. A;4. B;5. A;6. 属于偏摩尔量的是A、D;属于化学势的是B、D、E;7. B;8. D;9. B;10. C;11. A;12. B;13. D;14. B;15. A。

第五章自测题答案

(一) 2. 8.0×10-3 3. 8.×103RK+10RT;10Rln(T/K)-45R;-8.×103K/T+10ln(T/K)-55;436.16;0.991 4. 8.134×1020 6. 0;0;1 7. (1) 0.0513;(2)0.0223;(3)65.30;0.0223 (二)1.(a) 2.(b) 3.(b) 4.(c) 5.(b) 6.(c) 7.(d) 8.(c) 9.(a) 10.(c)

第六章自测题答案

㈠ 1. d; 2. c; 3. c; 4. d; 5. b; 6. b; 7. b; 8. d; 9. c; 10. c;11. d; 12. b; 13. d; 14. c,d; 15. a; 16. d; 17. a; 18. a,b; 19. b; 20. b;21.c; 22.c; 23.b; 24.c,a; 25.d

㈡2. S = 3,C = 2,P = 1,F = 1;S = 3,C = 1,P = 1,F = 0。

4. S = 4,C= S – R – R’ = 4–1 –2 = 1,P =2,F = C – P +1=0;C = 4 –1 –1 =2,P =2,F =1。 5. ⑴ C = 3,F = 3;⑵ C = 2,F = 2。

6. S = 4,C = S – R – R’ = 4 – 2 – 0 = 2,P = 2,F = 1。 8. 不变(因为该系统F= 0)

9. 固气平衡线,升华焓。∵ 升华焓等于蒸发焓与熔化焓之和,则由克-克方程可知固气平衡线的斜率要陡些。 12. 外压恒定 15. 3个低共熔点;4条三相线;1个转熔温度。 17. 大于 18. 纯B;恒沸物 19. 最低恒沸点;共沸点 20. 2

第七章答案:

(一)1. 0.00793

4. a 5.

i/(A?m?2)

i/(A?m?2)

E/V E/V

电解池 原电池

6. 0.013,0.06mol?kg?1 7. 防止在电极附近溶液浓度发生变化 8. 0.002, -391.79

28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