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a) ?AaABaABaBa (b) ? (c) (d)

RT(1?Ba)RT(1?Ba)RT(1?Ba)RT(1?Ba)18. 溶液表面层对溶质发生吸附,当cB (表面浓度) > cB,0 (本体浓度),则 ( )。 (a) 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b) 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不变 (c) 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增加 ( d) 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第十二章

1. 胶体分散系统主要特点是 。

2. 丁达尔效应是光的 所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λ)的 次方成 比,与粒子的数浓度成 比。

3.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等电学性质均与 间的相对移动有关,故统称为 现象。

4.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指 、 、 、 。

6. 胶体分散系统的三个主要特征:⑴ , ⑵ ,⑶ 。

7. 将0.2dm3 0.01mol·dm3的KCl溶液和0.2dm3 0.05mol·dm3的AgNO3混合以制备溶胶,该溶胶的胶团表达式为 。

8. 憎液溶胶的稳定原因可归纳为 ⑴ 、⑵ 、⑶ ; 的大小是衡量胶体稳定性的尺度。

9. 电动电势(ζ电势) 是指 。

10. 憎液溶胶是热力学 系统,能暂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_______系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当加入少量电解质时,胶体的___电势降低,到达_____电势时,发生_____作用;而高分子溶液只有加入更多的电解质,超过_____点时,才会聚沉,称为_____作用。

11. 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有 效应、 效应、 效应。 12. 当胶体粒子的直径 入射光的波长时,可出现丁达尔效应。

(一) 多选题 1. 溶胶基本特征之一是 (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系统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系统 (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系统 (d)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系统 2.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 ( )。 (a) 胶粒带正电 (b) 胶团的扩散层带负电

(c) 胶团的扩散层带正电 (d) ζ电位相对与溶液本体为正值

3. 0.012 dm3 0.02 mol·dm3的NaCl溶液和0.1 dm3 0.005 mol·dm1的AgNO3溶液混合制得的溶胶电泳时,胶粒的移动方向是( )。

(a) 不移动 (b) 向正极 (c) 向负极 (d) 不能确定

4. 在一定量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聚沉能力顺序为( )。 (a) AlCl3 < ZnSO4 < KCl (b) KCl < ZnSO4 < AlCl3 (c) ZnSO4 < KCl < AlCl3 (d) KCl < AlCl3 < ZnSO4 5. 电解质的( ),对溶胶的聚沉效果愈好。

(a) 聚沉值愈大 (b) 聚沉值愈小 (c) 聚沉能力愈大 (d) 聚沉能力愈小

6. 处在溶液中的带电固体表面的固液界面层内形成双电层,所产生的ζ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 (b) 滑动面处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 (c) 紧密层与扩散层分界处与溶液体间的电势差

7. 在三个烧杯中装有0.02 dm3的Fe(OH)3溶胶,加入电解质使其明显开始聚沉时,在第一个烧杯中需加入0.021 dm3、l mol·dm3的KCl溶液,在第二个烧杯中需加入0.0125 dm3、

21 / 31

0.01 mol·dm3的Na2SO4溶液,在第三个烧杯中需加入0.075 dm3、0.001 mol·dm3的Na3PO4,则三种电解质聚沉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 (a) KCl > Na3PO4 > Na2SO4 (b) Na3PO4 > KCl > Na2SO4

(c) Na2SO4 > Na3PO4 > KCl (d) Na3PO4 > Na2SO4 > KCl

8. 对于有过量KI存在的AgI溶胶,电解质( )的聚沉能力最强。 (a) K3[Fe(CN)6] (b) MgSO4 (c) FeCl3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一)1. 反应2A+B?E+2F反应速率( )。 (A)

dcAdc1dcA1dcA; (B) ?A; (C) ; (D) ?。 dtdt2dt2dt2. 有简单反应aA+bB?dD,已知a

kAkBkD; (B) kA?kB?kD; ??abdkkk(C) kA?kB?kD; (D)A?B?D。

abd(A)

3. 关于反应速率v,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B)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C)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D) 与物质B的选择无关。 4. 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阿伦尼乌斯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

(A)仅适用于基元反应; (B)可用于任何反应; (C)仅适用于简单级数反应;

(D)适用于有明确级数及速率常数,且在该浓度区间内的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的一些反应。 5. 某反应,当起始浓度增加一倍时,反应的半衰期也增大一倍,此反应为( )级反应。 (A) 0; (B) 1; (C) 2; (D)3;

6. 反应A+2D?3G,在298K及2dm3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变化率为0.3mol?s-1,则此时G的生成速率为( )mol-1?dm3?s?1。

(A) 0.15; (B) 0.9; (C) 0.45; (D) 0.2。 7. 某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

cA,0k,该反应级数为( )。

(A) 零; (B) 一; (C) 二; (D) 三。

8. 某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的A与1mol的B放入1升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9.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10.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t1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t2之间的关系是( )。

(A) t1 = 2t2 ; (B) t1 = 4t2 ; (C) t1 = 7t2 ; (D) t1 = 5t2。 11. 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是( ),(c为反应物浓度)。

22 / 31

(11题图)

12. 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t1;若经二级反

2应,其半衰期为t'1,那么( )。

2(A)t1?t; (B)t1?t'1;

2'1222(C)t1?t'1; (D)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2213. 基元反应A+B?2D,A与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和2a,D为0,则体系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为( )。

(13题图)

14. 下述等温等容下的基元反应符合下图的是( )。 (A) 2A?B?D;

(B) A?B?D;

(C) 2A?B?2D; (14题图) (D) A?B?2D。

15. 右图绘出物质[G]、[F]、[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

对应的连串反应是( )。

(A) G?F?E; (B) E?F?G; (C) G?E?F; (D) F?G?E。

16. 乙酸高温分解时,实验测得CH3COOH(A)、CO(B)、CH=CO(C) 的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由此可以断定该反应是( )。 ( 15 题图) (A)基元反应; (B) 对峙反应;

(C) 平行反应; (D) 连串反应。

k???B??17. 对复杂反应A??C,可用平衡近似处理时,K???k2?1k1k1cB,为了?k?1cA不致扰乱快速平衡,①B?C必为慢步骤;②B?C必为快步骤;③ k-1 = k1;④ k-1 >> k2;⑤ k-1 << k2,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 (B) ②③ ; (C) ①⑤ ; (D) ①④。

???B的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18. 对峙反应A???k?1 k1温度升高而减小,则( )。 ( 16题图 ) (A) Ea?Ea; (B) Ea?Ea; (C) Ea?Ea; (D)不能确定。

1-11-11-1 ??B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20. 一级平行反应 A ?C23 / 31

(A) E1?E2,A1?A2;(B) E1?E2,A1?A2; (C) E1?E2,A1?A2;(D) E1?E2,A1?A2;

21. 如果某一反应的?rUm为?100kJ?mol?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a是( )。 (A) Ea??100kJ?mol?1; (B) Ea??100kJ?mol?1; (C) Ea??100kJ?mol?1; (D) 无法确定 。

kk22. 对于连串反应A??巳知E1?E2,若提高产品中间产物B的百分数,应( )。 ?B???D,

12(A)增加原料A; (B) 及时移去D;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23. 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kJ?mol?1,当T=300K时,温度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为:( )。

(A) 4.5%; (B) 9.4%; (C) 11%; (D) 50%。 24. 根据光化当量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25. 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O3?NO2+O2,NO2+O?NO+O2,其中NO是( )。 (A) 总反应的反应物; (B) 中间产物; (C) 催化剂; (D) 自由能。 26. 下列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 (A) 2HI?H2+I2; (B) 3O2?2O3;

(C) H2+Cl2?2HCl; (D) H2S?H2+S?g?。

27. 催化剂的作用是( )。

(A)加快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B) 提高反应物平衡转化率; (C)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时间; (D) 降低反应压力。

28.通过实验测定某一反应(能完全反应)的活化能时,在不同温度T1,T2下进行的两次实验均从相同的初始浓度开始,并都达到相同的转化率。若两次实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所求得的活化能Ea,1( )反应为二级反应时所求得的活化能Ea,2。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 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a,1 ???k, E29.由两个一级反应构成的平行反应 A ?2a,2? B,其中Ea及kA分别表示总反应的表观活 ???? C化能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则kA,Ea与k1,Ea,1和k2,Ea,2的关系为( )。 (A)Ea=Ea,1+Ea,2,kA=k1+k2; (B) Ea= k1Ea,1+ k2Ea,2,kA=k1+k2; (C)kAEa= Ea,1+ Ea,2,kA=k1+k2; (D) kAEa= k1Ea,1+ k2Ea,2,kA=k1+k2。

k, E30.两个H?与M粒子同时碰撞发生下列反应:H??H??M?H2(g)?M,则反应的活化能Ea( )。

(A)>0; (B) =0; (C)<0; (D) 无法确定。

? D,若E?E,A?A则升高反应温度会( )主产物D的产(二)1. 平行反应A k???1212 ??? F2k124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