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MO和△CNO中,
??MAO??NCO?, ?AM?CN??AMO??CNO?∴△AMO≌△CNO(ASA), ∴AO=CO, ∵AB=BC, ∴BO⊥AC, ∴∠BOC=90°, ∵∠DAC=26°,
∴∠BCA=∠DAC=26°, ∴∠OBC=90°﹣26°=6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对边平行以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12.B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
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设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可得, 2πr=
120??6,解得r=2cm.
180考点:圆锥侧面展开扇形与底面圆之间的关系.
14.5或1. 【解析】 【分析】
先依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5,DB=DB′,接下来分为∠B′DE=90°和∠B′ED=90°,两种情况画出图形,设DB=DB′=x,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Rt△ABC纸片中,∠C=90°,AC=6,BC=8, ∴AB=5,
∵以AD为折痕△ABD折叠得到△AB′D, ∴BD=DB′,AB′=AB=5.
如图1所示:当∠B′DE=90°时,过点B′作B′F⊥AF,垂足为F.
设BD=DB′=x,则AF=6+x,FB′=8-x.
在Rt△AFB′中,由勾股定理得:AB′5=AF5+FB′5,即(6+x)5+(8-x)5=55. 解得:x1=5,x5=0(舍去). ∴BD=5.
如图5所示:当∠B′ED=90°时,C与点E重合.
∵AB′=5,AC=6, ∴B′E=5.
设BD=DB′=x,则CD=8-x.
在Rt△′BDE中,DB′5=DE5+B′E5,即x5=(8-x)5+55. 解得:x=1.
∴BD=1.
综上所述,BD的长为5或1. 15.1.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再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水面宽度,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通过AB,纵轴y通过AB中点O且通过C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O为原点,
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1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1),
设顶点式y=ax1+1,把A点坐标(-1,0)代入得a=-0.5, ∴抛物线解析式为y=-0.5x1+1,
当水面下降1.5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
当y=-1.5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1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 -1.5=-0.5x1+1, 3, 解得:x=±1×3-4=1,
所以水面下降1.5m,水面宽度增加1米.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已知建立坐标系从而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1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进而结合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a,b互为相反数,
∴a+b=1,
∴a2﹣b2=(a+b)(a﹣b)=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以及相反数的定义,正确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 17.1 【解析】 【分析】
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即可. 【详解】
解:∵一次函数y=2x-m的图象经过点P(2,3), ∴3=4-m, 解得m=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键是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8.1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PQ=平方,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P,Q分别为AB,AC的中点, ∴PQ∥BC,PQ=
11BC,得到相似比为,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221BC, 2∴△APQ∽△ABC, ∴
SVAPQSVABC =(
121)=,
42∵S△APQ=1, ∴S△ABC=4,
∴S四边形PBCQ=S△ABC﹣S△AP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