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你熟悉的大菩萨和天人吗
(2016-08-17 08:16:19)[编辑][删除]
这里有你熟悉的大菩萨和天人吗
时间:2016-8-13 20:06:09 作者: 来源: 查看:3 评论:0
内容摘要: 这里有你熟悉的大菩萨和天人吗文殊师利,四大菩萨之一的「大智文殊」,跟舍利弗的那个智慧第一是有所区别的。舍利弗当时在修小乘法中,他的智慧比较圆满;文殊菩萨的智慧,特指修证教化「一心三藏」这个大智慧,自度度他;阿逸多菩萨,就是弥...
这里有你熟悉的大菩萨和天人吗
文殊师利,四大菩萨之一的「大智文殊」,跟舍利弗的那个智慧第一是有所区别的。舍利弗当时在修小乘法中,他的智慧比较圆满;文殊菩萨的智慧,特指修证教化「一心三藏」这个大智慧,自度度他;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是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无能胜」而是来源于慈悲,慈悲之人无敌于天下;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当然还有第二层天忉利天的教主,是我们的老总——释提桓因。你对他们熟悉吗?你知道他们名字所表的法吗?下面细细道来... 《佛说阿弥陀经》序分(2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并诸菩萨摩诃萨:菩萨,这是印度梵语,讲完整叫「菩提萨埵」。
「菩提」解释汉语为「觉」,「萨埵」解释汉语为「有情」或者叫「众
生」,合起来解释叫作「觉有情」或者「觉众生」。两种含义:一者,觉悟了的有情、觉悟了的众生,这是自利而言;二者,觉作为动词而用,是教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利他功德。摩诃萨通常说为「大菩萨」,究竟说为「明心见性的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译作「妙吉祥」,也有叫「妙首」。在四大菩萨中叫「大智文殊」,那么跟舍利弗的那个智慧第一是有所区别的。舍利弗当时在修小乘法中,他的智慧比较圆满;文殊菩萨的智慧,特指修证教化「一心三藏」这个大智慧,自度度他。文殊菩萨是三世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帮助在世佛教化众生——他过去佛名叫「龙种上尊王佛」,现在佛名叫作「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佛名叫「普现佛」。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护法,给我们什么启发啊?真修行人没有名利,唯有服从真理。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拘一格,既可以示现老师相,也可以示现弟子相、学生相,你没有办法在文殊菩萨跟释迦牟尼佛之间讲谁是谁的弟子,谁是谁的老师。在《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文殊菩萨是一个颠倒女,是普光佛的弟子,普光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么在佛的其它的经典中,他还是燃灯佛的老师,而燃灯佛又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又变成佛的师祖的师祖,是不是?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分清诸佛菩萨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弟子,这本身是不是个大法呀?就是我
讲的,到底是老子生儿子还是儿子生老子?谁都没有生谁,谁都可以生谁,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这个法妙啊!
阿逸多菩萨
「弥勒」是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无能胜」而是来源于慈悲,慈悲之人无敌于天下。弥勒菩萨之所以姓弥勒,有几个方面的缘起:
第一个缘起,弥勒菩萨曾经在因地修行中,于一位阿逸多佛法中出家修行。而这个阿逸多佛,他弘法就是以「慈悲」为特长。弥勒菩萨感到很受用,与自己的性格很投机。所以当下发心,我生生世世都要姓「阿逸多」,以此加持自己慈悲心。
第二个缘起,在往昔弗沙佛时,弥勒菩萨与本师释迦发菩提心,常修慈悲法门。对一切天人鬼畜,就是发慈悲心,生欢喜心。可是有些同修,他怎么样都欢喜不起来,你何苦来哉?你今生难得遇到正法,天大的福报啊!你只管欢喜,你的身心状态大改变,人际关系大改变,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欢喜、欢喜……把许多病都欢喜得无影无踪。要明白啊!我们这个肉团身每隔七年,所有的机体细胞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清理,大更换;每隔七个月、七天、七个时辰,它都要进行一次小更换、小小更换。所以当我们在生欢喜心的时候,身体就在调理,是更好地新陈代谢。「弥勒佛」也叫「欢喜佛」,也叫「笑佛」。
第三个缘起,弥勒菩萨无量劫位居国王、转轮圣王,实行仁政。被臣民百姓公认为慈悲的国主。
那么,在汉地的寺院,门口第一眼看到是谁啊?弥勒菩萨。他就是现欢喜相来教化众生。那烦恼习气重的同修,不妨经常在弥勒菩萨前面去看,你看他,他看你,你笑他,他笑你,哈哈哈哈哈……把毛病习气都哈掉了。人与人之间无缘不聚,人与天地万法也是一样,有什么过不去呢?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乾陀诃提」就是「常精进」,「常精进」就是「乾陀诃提」。「乾陀诃提」译作不休息,所以也解释为「常精进」。这个「常精进」不是理解为我一天能念十万声佛号,我一天打坐十二个小时……都不是。「常精进」是念念在道,除非你明心见性。你精进也是精进,不精进也是精进,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授记。
在《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怎么讲的?一念信解〈如来寿量品〉,也就是说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功德无量倍。这个法妙啊!什么叫「常精进」啊?无时不常,无处不常,无事不常,无人不常啊!!受持一句《法华经》,胜过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