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CE,总福利增加了CED。

2.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

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 菲律宾

钢铁 钢铁

A A’ U’

U’0 U1 P=0.5 B E U0 P=2 B’ E’ P=2

P=4 大米 大米

思路: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单位钢铁与菲

律宾交换BE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

3. 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

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价格(美元)

120

b a

100

数量(吨)

1000

5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

收益为b,面积为1/2*(120-100)*1000=10000。

4. “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

带来的收益越大”。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

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

价格 P’w Pw Pd b c a 1000

Pd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和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价格下净收益为c面积,而Pw’价格下净收益为b+c。

数量

5.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思路:

(1) 令Dc =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

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3)

价格

DC SC 20000 10000 a b 数量

7

1400 1600 1800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

6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

6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

7

6.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

品?

(4)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

口食品?

思路:

(1) 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

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 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

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7,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

益或损失。

思路:

(1) 自给自足时V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2)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国出口量QSV- QDV=0.4,也等于M国的进口量。

(3) (4) (5) (6) (7) (8)

(A)V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M国

大米市场 价格 价格 价格 S Sx P P P 1.4 S 1.4 出口 1.0 1.0 0.8 0.8 D 7 1.0 DM 进口 D

0.4 数 0.7 数量Q 0.4 交易量 Q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参考

V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 V国净收益+M国净收益=0.04+0.08=0.12。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1.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

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0 .10 .45

(1)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

要素受损?

(3) 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

动。情况又如何?

(1)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即大米 ,进口自己不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2)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

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

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2. 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1) 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 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