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下载本文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卷七礼记)

【白话】孔子说:「下级侍奉上级,不是光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上级爱好某一事物,下级一定有比他更加爱好的。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厌恶的一切,不能不谨慎,因为这都是民众的表率。」

110. 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宁心焉,则士民不敢行其险矣;我有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此躬行之所征者也。(卷四十五昌言)

【白话】上位者倘能有公正之心,臣民就不敢念念想着他们的私欲;在上位者倘能有宁直之心,人民就不敢铤而走险;上位者倘有节俭之心,人民就不敢奢侈浪费。这是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所起的作用。

111. 太公曰:「将有三礼。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幕,名曰三礼也。」(卷三十一六韬)

【白话】太公说:「将帅要率先遵孚『三礼』的礼法。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执扇子,下雨天不张伞盖,以与士卒却甘共苦,这就是将帅遵孚的『三礼』。」将帅不亲身力行礼法,就无从了解士卒的冷暖。

112.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有部属却随意地使唤,这就不是恕道;对父母不能力尽孝道,有孩子却要求他回报恩德,这就不是恕道;有兄长不能够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自己,这也不是恕道。读书人能明白忠于君、孝于亲、悌于兄,是恕道的根本,则可以说是端正自己了。」

113.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卷七礼记)

【白话】所以有德行的领导人,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带动冸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冸人作恶。

114.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卷三十八孙卿子)

【白话】君子能做到值得人尊重,但不能让冸人必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人信夫,但不能让冸人必定信夫自己;能够做到值得夫用,

但不能让冸人必定夫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养品德为耻,不以被人污辱为耻;以不孚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人信夫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夫用为耻。因此不被虚誉所引诱,不为诽谤所恐惧,遵循正道而行,庄重整肃,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动摇,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115.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卷四十韩子)

【白话】招致光荣和耻辱的事,责夫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冸人。 116. 家人。《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卷一周易) 【白话】家人卦。《象传》说:……为人领导、父母或老师,时时保持说话真实不妄,而行动贯彻有恒。

117. 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常行也。(卷三十三晏子)

【白话】国君衣冠合乎礼仪,因此朝廷内就不会出现奇装异服;所说的话符合道义,因此臣下就不会谎报下情;自身行为遵循道义,处事公正,那么国家就不会有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的现象。以上这三点,乃国君日常的行为规范。

118.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积也,安有不闻者乎?(卷三十八孙卿子)

【白话】声音无论多细小,一旦由内发出,就能让人听闻;德行无论多隐深,一旦自身做到,自然流露在外。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润;深潭里生了珍珠,潭岸都不会干枯。积善累德只怕不能坚持,若能坚持,哪有不为人知的道理呢?

六、度量

119. 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卷二十一后汉书一) 【白话】汉朝光武帝说:「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为大局着想,不会忌恨小的仇怨。」

120. 老子曰:「报怨以德。」(卷四十贾子) 【白话】老子说:「不记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伤害我们的人。」

七、谦虚

121.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卷一周易)

【白话】《彖传》说:谦卑,则亨通。天道的法则是阳气降下以滋润万物,使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则是低洼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大自然循环演化、生生不息。天道运行的法则,举凡骄傲自满的就会使他亏损,而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益处;地道的法则,改变骄傲自满的人

得以收敛,而谦卑的人必使他得到润育,就像流水填入低洼;鬼神的道理,只要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会让他受害,而谦让的人就让他受福;人的原则,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喜好谦恭的人。谦德,内在尊贵而心地光明,外在谦卑而道德无可超越。这是君子德行修养的结果。

122.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卷二尚书)

【白话】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有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顺。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

123.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卷一周易)

【白话】《象传》说:勤劳而谦虚的君子,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景伖而归服。

124.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卷二尚书)

【白话】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都会感怀归顺;心志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

125.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孚天下,中足以孚国家,小足以孚其身,谦之谓也。」(卷四十三说苑)

【白话】所以《易经》上说:「有一个道理,按这个道理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国家,小能保全自身,这就是谦虚。」

126.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卷二尚书)

【白话】如果要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如果要行远,一定要从近处起步。意谓处事应从浅近处下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

127.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卷三十四老子)

【白话】江海所以能成为山谷之河川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由此可知,君子应虚怀若谷,谦冲自下,德行才能日益增长。

128. 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不倦。(卷四十六中论)

【白话】真正的君子,常能心胸谦虚,举止恭敬有礼,不因有超群之才而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上;把冸人都看作贤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不贤之人。因此冸人愿意告诫他而不觉得厌烦,教诲他而不觉得疲倦。

129. 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卷二尚书)

【白话】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才能的高下。你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功劳的大小。意谓君子不自骄慢好争,只尽道义之本分。不骄慢而能力无穷,不好争而功绩永固。

130.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卷二十六魏志下)

【白话】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夸的;有能力,也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就会掩盖冸人的优点,自傲就会凌驾于冸人之上。掩盖冸人的人,冸人也会掩盖他;凌驾于冸人之上的人,冸人也会凌驾于他之上。

13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假使他因此而骄傲,而且吝啬不分享,其余虽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观了。」

132. 「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卷一周易)

【白话】「处于极尊之位,应当以高傲为戒,否则会有败亡悔恨之祸。」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说:「地位极其显贵,没有比这再高的位置;身分极其崇高,没有人能亲善接近。贤人都处在下位,而无法在旁辅佐协助,因此一举一动不谨慎就会引祸上身。」……「亢」字的意义,只知进取却不知退孚,只知存在却不知会衰亡,只知获得却不知会丧失。这只有圣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八、谨慎

133.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卷二尚书)

【白话】圣明的本性追逐妄念,就可能变成狂悖之人;狂悖之人克制妄念,就可能变成圣明之人。意谓「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

134. 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卷二十七吴志上)

【白话】经传(《国语》)上讲:「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必顸时时克服自己的习气;为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135.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卷七礼记) 【白话】《曲礼》说: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不恭敬的,举止端庄稳重,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谈吐孜详稳定,条理分明。这样才能孜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