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考试 下载本文

国开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考试

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 论述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获得了从一国到多 国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 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曲折。在严峻的考验而前,中国共产党成功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了光辉。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社会 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的多样化?(100分) 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 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 发展过程。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貢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资本主义在旧中 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 一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社 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 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中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需要较长的过程。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 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 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 现结束,大约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从国际范围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 余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竟争。由于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革命,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 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 且充满矛盾的整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深 刻影响。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竞争, 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世界扩张,扩大资本 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固 有的矛盾。资本主义越向全球扩展,它也就在更大的范围造就自身 灭亡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 种历史趋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企图超越这个阶段,就要受到惩 罚。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这种过渡时期的长 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看成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开始,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违背了 历史发展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反而延 缓了历史进程。苏联在1936年宣布实现社会主义,1961

年宣布已 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 代开始,就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口号。从1958 年开始,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认为“巩固社会主义”就是停止 向共产主义前进。这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对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时指岀:“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 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 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 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 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 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 的现实原因。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 的路”。立足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 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理论来源、理论品质及世界观方法论。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根本属性:运动。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