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要用可逆号,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A项正确; B. 硫酸氢钾是强酸酸式盐,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B项错误; C. 碳酸是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H2CO3?H++HCO3-,HCO3-?H++CO32-,C项错误; D. 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H2SO3?H++HSO3-,HSO3-?H++SO32-,D项错误; 答案选A。
13.短周期M、N两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Ma+、n Nb-,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M < N C.原子序数:M > N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M、N两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mMa+、n Nb-,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N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详解】
A. M原子电子层数比N原子多1层,所以原子半径:M> N,故A错误;
B. mMa+、n N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M的质子数大于N,所以离子半径:mMa+
D. M 的简单离子是阳离子、N的简单离子是阴离子,所以主族序数:M < N,故D正确;选A。 14.氢氧化铁胶体区别于氯化铁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氢氧化铁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A 【解析】
。
B.离子半径:M < N D.主族序数:M < N
【详解】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选A。 【点睛】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5.在相同的A、B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使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达新平衡:2SO2+O2
2SO3(g)。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SO2的转化率为25%时,B
中SO2的转化率为 A.25% C.小于25%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反应2SO2+O2
2SO3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则随
B.大于25% D.无法判断
着反应的进行,A的压强逐渐减小,B容器压强大于A容器压强,B相当于在A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当A中的SO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大于25%,故选B。
16.常温时,下列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c(Na+)=c(HClO)+c(ClO-)
B.10 mL 0.1 mol/L NH4Cl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10 mL pH=2的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 c(Cl)+c(OH)=c(Ba)+c(H)
D.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c(CO32-)+c(OH-)=c(H2CO3)+c(H+)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ClO)+c(ClO-),故A正确;
B.混合后为氯化钠和氨水,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C1-)>c(OH-)>c(NH4+)>c(H+),故B正确;
C.常温下,pH=2的HCl溶液浓度为0.01 mol?L-1,10 mL 0.01 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后,碱剩余,根据电荷守恒,c(Cl-)+c(OH-)=2c(Ba2+)+c(H+),故C错误;
-
-
2+
+
D. 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c(CO32-)+c(OH-)=c(H2CO3)+c(H+),故D正确; 故选C。
17.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0.3
C.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反应完毕后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最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分析解答。 【详解】
A.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NaOH+HCl=NaCl+H2O,继续滴加时,盐酸与Na2CO3首先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则在0-a范围内发生反应为:NaOH+HCl=NaCl+H2O、HCl+Na2CO3=NaHCO3+NaCl,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从a点开始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该过程中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与
0.01mol=0.1L,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为0.01mol,则消耗0.1mol?L稀盐酸的体积分别为
0.1mol/L-1
a=0.4-0.1=0.3,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ab段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故C错误;
D.根据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b点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4L=0.04mol,则a点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4mol-0.01=0.03mol,根据反应
HCl+Na2CO3=NaHCO3+NaCl可知,0.01mol碳酸钠消耗0.01mol氯化氢生成碳酸氢钠,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
量为0.03mol-0.01mol=0.02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mol∶0.01mol=2∶1,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明确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可以分为两步:HCl+Na2CO3=NaHCO3+NaCl,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为D,要注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判断。
18.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滴入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A.根据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苯与水互不相溶;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的 C. D.性质分析;根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广口瓶内有空气,可与NO反应;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本身不带电。
详解:A项,苯的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苯中的Br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褪色,故A项错误;
B项,CO2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SO2浓H2SO4与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CO2,有气泡产生,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故B项正确;
C项,微热稀HNO3片刻,铜与稀HNO3发生反应生成NO,NO与广口瓶内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C项错误。
D项,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电中性,不带电,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萃取等知识点,属于常见的冷拼试题,考查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