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全县的抗旱供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大大促进了社会区域发展,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
三、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章法”,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不管干任何一项工作,都须有一套有序的“章法”。作为点多、面广、线长的抗旱服务更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章法”,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否则工作就难免出现“令难行、禁难止”的被动局面。在这方面,我们紧扣单位实际,重点完善了四项管理制度。
一是理顺了财务体系。原来下属单位都有财务支配权,一个单位一本账,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近年来,我们规范了财务管理,对下属单位一律实行经费包干。并专门下派统计员,负责逐月报表,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供水、售水和水费回收的真实性和回收率。二是实行绩效挂钩。驾校以学员的及格率为尺度定奖惩,内务人员以考勤为标准拿工资,施工人员以出力大小、干活多少得报酬,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没差别”的不良现象,大大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三是强化员工素质。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指导思想,我们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培训方式,提高职工素质。近年来,仅选派学员外出学习就达100余人次。同时在单位内一礼拜学
习一次,并定期召开生活会互通有无,相互制约。从而使员工队伍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呈现出人人争先创优,个个比学赶帮的新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单位工作。四是严格支出制度。为最大限度地压缩不合理开支,单位从油料、配件到车辆管理,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运作。加油实行教务处出单—领导批示—办公室登记—保管入帐的的程序运作。配件实行教练员提单—教导处主任认定—队长审核—办公室开单—定点维修的程序运作,从而大大堵塞了“跑冒滴漏”,规范了员工行为,促进了单位工作。
四、创新服务手段,改善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作为一个以抗旱服务为已任的服务单位,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服务是最大的政治。为最大限度地解决山区人民的抗旱问题,顺应全县水利建设的需要,我们重点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精心组建了一支有相关资质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队。先后承担了台北提水改造、古陵山淀粉厂、曹庄以及磨河部分工程等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不单是解决了100多农村劳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工程质量,壮大了自身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山区人民的供水问题。
二是建立了供水协会。为了增加供水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我们在全县所有受益村建立了供水协会,让每个受益村
的农民代表、乡村水利员、村干部共同参与管理。凡涉及到供水方面的事均由农民参与管理。供水协会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向供水单位反映;供水单位负责人每季度都要把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向农民解释清楚,逐一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还实行了用水公示制。每月每户用水都要在村上实行公示,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由于服务到位,涉区内90%以上的农户吃上了卫生水,放心水,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安全。水费收入也从2002年的不足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60万元,从而大大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是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民刷卡放水。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用水,我们在每个供水单位,每个受益村都安装了智能化水表,过去是汽车拉水供到村,农民担水吃,现在是管道输水送到户。农民吃上自来水,管理步入了良性运行轨道。
以上便是我们陵川县抗旱服务队近年来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粗浅体会,和上级各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在主管局的直接领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勇攀新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