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者作为特殊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在那里落户生根。在这个过程中,它必定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放弃自身的一些特点,结果在基本保持原有素质的条件下是自己增加一种变体。 (三)、国际辅助语
随着航海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人们自然的产生一种理想,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作为各族人们友好往来的工具。为了实现这种理想,从十七世纪,不断有人设计国际辅助语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出现过几百种,由于深奥难学,或者矫揉造作,都没有获得成功,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它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
本章重点和难点:语言体系的发展,语言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理解,识记 教学手段: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语言的产生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人类一般语言的产生
人类一般语言的产生指人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说话。 2、具体语言的产生
汉语的产生。氏族社会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从一些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远古居民主要有东部的夷族,(著名领导人之一是太皋,发明有八卦。)南
41
部的蛮族,西部的叫戎族,北部的叫狄族。四支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首先,戎族首领炎帝与蛮族中有一支叫九黎族发生战争,首领叫蚩尤。西北部的黄帝帮助炎帝打败了九黎族,后来炎黄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最后,黄帝取胜,各族咸服。黄帝之后,经历了尧舜禹三个时期,建立了华夏族。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
黄帝族语言发展到了夏禹时,已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并且成为春秋时称为雅言(夏言),汉以后称为汉语的初步基础和源头。
西方,拉丁语最初是罗马城的方言。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它同化了高卢人,伊伯利安人的民族语言,发展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后来,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古拉丁语死亡,从六世纪到九世纪在民间拉丁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现代罗曼语言。
二、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社会发展引起语言内部体系和功能的矛盾而导致语言的变化。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社会因素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产
生的变化。
(2) 思维进步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类思维,也
会产生相应变化。
(3) 语言结构为了适应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产生的变化。
(4) 在不断的语言相互接触中,一种语言结构为适应其他语言的结构而
引起的变化。
(5) 少量原因不明的语言结构自身的变化。
三、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五)语言的统一
四、语言体系的发展
语言的结构体系发展是指整个体系及其词汇,语法,语音,语义各个部分的历史变化。 1、语音的发展
语音发展主要表现有:浊辅音声母清化;塞音韵尾的消失。 2、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发展包括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
42
(1)旧词消亡
旧事物消亡,旧词消亡。 (2)新词产生
新事物出现产生新词。
词语替换产生新词:现实现象没有变,现实现象的名称变了。 词义改变产生新词:词的形式不变,词义发生了变化。 3、语法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序的改变,形态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如词序的改变。
印欧语的词序的改变。如修饰语与中心语的位置的变化。 汉语的词序的变化。如代词宾语的词序的变化。古代代词宾语位于动词之前。在西周春秋时的作品《诗经》中,作宾语都是前置的。如 “君子是识”(《诗 .大雅.瞻 》) “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 “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 战国初期编的《论语》中一般后置。《左传》是根据古代史料编成的,因而还保留不少用作宾语的是前置的例子。如“寡人是问”“小国是惧”
疑问代词做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先秦时放在动词之前,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不知吾也。”《论语.先进》
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宾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
语言各结构部分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古代汉语语音复杂,有清浊相对的辅音,如b、p;d、t;g、k等,还有p、t、k等塞音韵尾,这就能使单音节词彼此区别意义。后来,浊辅音和辅音韵尾逐渐消失,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基本上只有清辅音。这种语音变化引起了词汇变化。先是出现很多同义词,如变—辩;到—道;柜—贵等,使语音难以区分词义。为了消除同音现象,引起词汇的双音节化。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中的两个成分又产生差别。如语音上出现轻音,儿化,变调等现象,语义上出现了词缀表现的附加意义,并出现派生词规则等,从而引起语法的变化。
五、语言发展规律
1、语言发展的类推规律
类推规律就是语言按类推而变化,一种语言事实按其他事实的特征类推而改变自己的结构特征。这条规律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如 词语构成新词中的类推:新闻—旧闻;帮忙—帮闲;无的放失—有的放矢;国际关系—人际关系
语法搭配:空气污染—精神污染
43
词语的形态变化:不规则形式规则化,如膨胀( swell-swollen,swelled )。再如,who 放弃宾格形式。
I me he him she her we us they them who whom Who which what that 疑问代词兼关系代词。 Where when how 疑问副词,句法上相似。
Who放弃宾格形式。Whom did you see?说成 Who did you see? 2、语言发展的简化规律
这条规律又称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于交际的方向发展。
3、语言发展的丰富化规律
语言总是向着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这条规律同语言的简化规律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的。
首先,语言简化的结果促使语言丰富化。如缩略词语。
其次,同义手段在意义和修辞上等同要简化,出现分化则是丰富化的表现。如电话与德律风。礼拜与星期。 4、语言发展的抽象化规律
在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较为具体的语言事实转化为抽象的语言事实,抽象的程度不断增加。如:锻炼;钢铁。实词虚化也是语言发展抽象化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词汇级抽象,词义;语法级抽象,语法意义。 5、语言发展的概率规律
语言单位在言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
语言事实的小时总是由逐渐少用到罕用而消失,经历着一个使用频率降低的过程。语言事实的产生总是由初用,少用到常用,经历着一个使用频率增加的过程。词义同词的使用频率有一定的关系,词的使用频率大,词义虚化快,词的义项多。
6、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语言规律在各语言或方言中的发展不一致。在同一语言体系内部,各结构成分的发展不平衡。
如汉语北方方言较少保留古汉语成分,而南方方言则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同一语言体系内部,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变化最快,语法和语音发展变化比较缓慢。
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
语言发展不是通过爆发的方式,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8、语言发展的内部制约规律
社会发展与思维进步等外部原因可以引起语言结构变化,但变化的形式往往受到语言中现有材料和现行作用规律的制约。 如“一孩化”;“精神污染”
44
主要参考文献: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中华书局,2002
徐通锵,胡吉成.《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刑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吕叔湘等著,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M],商务印书馆,2000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学概论,王德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文字原理,彭泽润,李保嘉,岳麓书社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善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