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复习思考题 下载本文

30、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 √ )

31、日本饮茶是在公元805年由中国传往日本的 (√ ) 32、乌龙茶因制作工艺复杂,品饮最讲究,又称为工夫茶。 ( √ ) 33、茶叶冲泡之前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 ) 34、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的品种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 √ )

35、茶道成熟于唐代。 ( √ ) 36、在专用茶具出现之前,饮茶是以食器、酒具代替的。 ( √ ) 37、花茶品质以香气为主,通常以鲜、浓、纯三方面来评。 (√ ) 38、名优绿茶传统的贮藏用灰贮法。 (√ ) 39、寺院专设烧水煮茶的僧侣称为“施茶僧” (× ) 40.冲泡红茶时,若茶汤冷后出现混浊即“冷后浑”现象,说明该红茶品质好。 (√ ) 41、日本的“茶圣”是荣西禅师 (√ ) 42、古人说“侯汤最难” 意思是指泡茶时间不好掌握 (× )

五、问答题:

1、浅谈泡茶过程中“温润泡”的作用及要求。

概念: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称之。其作用有三: ①、是将茶叶中的杂质或附于表面上的杂味去掉,使之更纯净;

②、是让茶叶先吸收温热和湿度,助其舒展,为香气和滋味的发挥作好准备; ③、是将茶叶中的青草味稍加去除。

要求:用水量少(约为冲泡用水的1/4~5),时间要短(约10-15)。

2、日常生活中饮茶有哪些误区?

在日常的饮茶生活中饮茶方面的失误和不妥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用保温杯泡茶;茶叶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恒温水中损失,效用和口味易降低。 ②用沸水冲泡;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③爱饮头遍茶;头遍茶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应让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④过量饮茶;损害大脑,诱发痴呆症;导致过于亢奋,影响睡眠,引发茶醉。 ⑤饭后即饮茶。易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病;造成便秘,不利健康。 3、茶圣陆羽《茶经》及其对茶文化的贡献

《茶经》是陆羽的代表作品,成书于公元780年,被后人公认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对茶文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 ①、构建了传统茶学知识体系;

②、奠定了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③、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其鉴别方法为观外形、察色、闻香、尝味。

①观形: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外形标准。 ②察色:观茶色、汤色和叶底色。 ③闻香:闻干茶香和湿闻。

④尝味:尝茶汤的滋味,冲泡3分钟后,汤温在50℃时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分辨出茶的优劣。

5、简述茶叶冲泡有哪四要素?

茶叶冲泡后是为了品尝,要泡出真香实味的茶汤,必须掌握好如下四个要素:

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 B冲泡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冲泡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次,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冲泡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6、 简述基本茶类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

我国基本茶类分为六大类,其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如下: ⑴绿茶:杀青,成茶品质表现为,清汤绿叶。 ⑵黄茶:杀青-闷黄;成茶品质,黄汤黄叶。

⑶黑茶:杀青-渥堆;成茶深褐乌润,茶汤橙红、紫红色。 ⑷白茶:萎凋-干燥;干茶灰绿,茶汤杏黄、淡黄色。

⑸青茶:萎凋-做青-炒青;干茶青褐光润,茶汤金黄、橙黄。 ⑹红茶:萎凋-发酵;干茶乌褐光亮,茶汤红艳明亮。 7、茶叶保健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药理保健物质,科学合理饮用茶叶,能起到如下保健功效:

①. 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益思少睡。 ②. 补充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 ③. 提高食物营养水平,调整代谢关。 ④. 具有三降功能、防癌、防治冠心病。 ⑤. 增强抗病能力 ,防止衰老。

8、简述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出高度的

①.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君子之交淡如水;寒夜客来茶当酒。 ②.高雅与通俗的结合:高雅的茶诗、茶画;通俗的茶摊、茶馆。

③.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富营养保健功能;精美的茶具、多彩的茶品,艺术化的茶艺。 ④.实用与娱乐的结合:茶产业出口创汇、创收;生态茶园旅游观光。

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9、如何养护紫砂壶?

⑴ 新壶在使用前,必须做一番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法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传统式,其二为简便式。

传统式:取一口不带异味的锅,装水淹进紫砂壶二厘米以上,然后放放紫砂壶;用小火慢慢加热至沸,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叶煮三分钟,然后将茶叶捞起再用小火煮三十分钟,取出茶壶自然阴干。

简便式: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洗,放一般的茶叶泡后倒掉。 ⑵ 旧壶:一般是每次泡完茶后用清水洗净,自然阴干。

10、茶艺师在冲泡茶叶前要向客人介绍些什么? ①茶叶名称:龙井茶

②种茶的文化背景和产地:产于浙江,既是茶名,又是地名、茶树名、等。

③品质特征:清汤绿叶的绿茶;红汤红叶的红茶;金边绿叶、汤色金黄的青茶。 ④冲泡要点及如何品尝:红茶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后看汤色,绿茶则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11、浅谈茶艺和茶道的关系

“艺”是泡茶,饮茶之术,是中华茶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可见可摸的物化的室内艺能展示过程,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不仅讲求表现形式,而且还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道”是指导茶艺之理念,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注重精神内涵。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12、茶馆的茶品定价,主要根据哪些因素? 1)、按地段因素定价:不同地段、区位,有着不同消费效应,此乃茶品定价要素。 2)、按成本因素定价:茶馆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按原料成本定价

是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 3)、按营业时间定价: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可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晚上是一天

中的黄金消费时间。 13、如何储藏茶叶?

答:存放茶叶要注意茶叶的含水量和环境因素及包装用品。应尽可能满足: ①茶叶含水量是:茶叶贮放最适合水量是3-6%,一般超过7%变质加快。 ②温度:适宜温度 0—5℃。温度高易变质。

③湿度:干燥。若包装不严,当相对湿度60%以上时,易变质。

④光线:避光。光线直射茶叶,能加快某些内含物质的氧化和陈化。 ⑤氧气:隔氧。防茶叶内含茶多酚,抗坏血酸等物质氧化变质。 ⑥包装甪品:无异味,能密封。茶叶具吸附性能,易染异味。 14、简述有机茶生产的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只允许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产品中不得含有高于检测限量的农药残留量,着重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与有机生产系统的建立。依据行业标准要求,向专业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获取有机茶认证资格和证书。

15、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①、酝酿和萌芽期 ②、形成与发展期 ③、丰富与成熟期 ④、曲折迂回期 ⑤、复苏振兴期

16、明、清时期有哪些制壶大师? 明代:制壶大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号称“四名家”。在之后,有号称“壶

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清代:最著名的当属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徵等人。 16、紫砂壶泡茶有哪些好处?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泡茶好处: ①经久使用,能汲附茶香,蕴蓄茶味。

②传热不快,不致烫手;即使冷热聚变,也不会破裂;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③热天盛茶,不易酸馊;

④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17、简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发展的成因。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在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替代习用的荼。此字;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大量茶书、茶诗的涌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专门贡奉给朝廷饮用的贡茶出现及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禅教的兴起有关(武则天信佛教),僧人认为茶的作用有三德:“一为提神益思、二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故寺庙崇尚饮茶,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僧人们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加工茶,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和茶叶的发展。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主要表现为茶区的面积扩大(与现在的茶区的面积差不多,有13个省43个州产茶)。 18、简述茶与荼两字间的关系。

[茶]字,初唐时期人们为了避免一物多音(多名、多义)带来的混淆而不得不变革,创造了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及茶鲜叶的加工产品。[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出现在中唐之前及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中,用以替代习用的荼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此字,既保持[荼]这个早期正名的字形,又赋予其从木观念的新字。荼:唐以前代表茶的字之一。而荼之正名

源出产茶之地蜀人(指现今的川西盆地地区)、巴人(重庆地区巴岭山脉地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当今的茶以荼作为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因此,荼被人们看作是茶之正名。

19、紫砂茶具的造型、创作风格有几种?

紫砂茶具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具体来讲:

其造型主要有:几何体型;自然型;筋纹型。

创作风格表现为:文人壶[重气质,单纯朴素];民风壶[山水人物,虫鱼花鸟];外贸壶[包金边,加制金银提梁]等三个方面。

六、论述题

1、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有何异同?

中华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的文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表现出\和、静、怡、真\的精神四谛。 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日本茶道:其茶事活动被看成是日本人民生活的规范和心灵的寄托,重形式。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突出的是 “和、敬、清、寂” 四谛。\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灵魂。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相同之处:

都表现出的是:在品茗活动中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通过品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建立起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最大的区别表现为:

中国茶道怡悦性:展示出了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特征。日常生活之中,它体现出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特性。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吟诗作画、观月赏花、论经对弈、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日本茶道的\清、寂\:带有浓烈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整个的茶事活动要求在安静、神情庄重氛围下;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茶道的\清、寂\相饽于中国茶道怡悦。

2、何为茶艺?简介名优绿茶的冲泡及品尝方法。

所谓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技艺。指茶人在茶事活动中既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的同时,又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诸多要素。当泡茶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茶艺中,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还讲求表现形式,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名优绿茶:特指原料优质细嫩、精细加工,色、香、味、形俱优的茶中珍品。 在冲泡绿茶类的名优茶时:按茶叶冲泡及品尝的科学、适用、艺术的方法原则来沏泡:常用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