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下载本文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图1-1 爆破影响范围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

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4)震动圈

在破坏圈范围从外,微弱的爆破作用力甚至不能使介质产生破坏。这时介质只能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现象,这就是图1—1中R4所包括的地带,通常叫做震动圈。震动圈以外爆破作用的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2、爆破漏斗

在有限介质中爆破,当药包埋设较浅,爆破后将形成以药包中心为顶点的倒圆锥型爆破坑,称之为爆破漏斗。爆破漏斗的形状多种多样,随着岩土性质、炸药的品种性能和药包大小及药包埋置深度等不同而变化。

3. 最小抵抗线

由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如图1-2中的W。

4. 爆破漏斗半径

即在介质自由面上的爆破漏斗半径。如图1-2中的r 。若r=W,则r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

5. 爆破作用指数

指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即:

图1-2 爆破漏斗

r—爆破漏斗半径 R-爆破作用半径

W-最小抵抗线 h-漏斗可见深度

rWn?

(1-1)

爆破作用指数的大小可判断爆破作用性质及岩石抛掷的远近程度,也是计算药包量、决定漏斗大小和药包距离的重要参数。一般用n来区分不同爆破漏斗,划分不同爆破类型:当n=1时,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当0.75

6. 可见漏斗深度h

经过爆破后所形成的沟槽深度叫做可见漏斗深度(如图1-2中的h),它与爆破作用指数大小、炸药的性质、药包的排数、爆破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地面坡度有关。

7. 自由面

自由面又称临空面,指被爆破介质与空气或水的接触面。同等条件下,临空面越多炸药用量越小,爆破效果越好。

8. 二次爆破

二次爆破指大块岩石的二次破碎爆破。 9. 破碎度

破碎度指爆破岩石的块度或块度分布。 10. 单位耗药量

单位耗药量指爆破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 11. 炸药换算系数

炸药换算系数e 指某炸药的爆炸力F与标准炸药爆炸力之比(目前以2#岩石铵梯炸药为标准炸药)。

三、药包及其装药量计算

(一)药包:为了爆破某一物体而在其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炸药,称为药包。

(二)药包的分类及使用可见表1-1。

图1-3

表1-1 药包的分类及使用

分类名称 药包形状 作 用 效 果 爆破效率高,省炸药和减少钻孔工作集中药包 长边小于短边4倍 量,但破碎岩石块度不够均匀。多用于抛掷爆破 延长药包 长边超过短边4倍。延长药可均匀分布炸药,破碎岩石块度较均包又有连续药包和间隔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