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频考点 冲刺讲义 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例:均匀导线制成的单位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 大小;(3)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所应满足的条件。 解:(1)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速度v=2gh (2)此时线框中电流 I=ERcd两点间的电势差33RBl2ghU=I(4)=4 B2L22ghR(3)安培力 F=BIL=恒定电流 情况1:选择(超低频) m2gR244因为mg-F=ma,由a=0 解得下落高度满足 h=2BL 考法: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考查(判断电路中的物理量或电表的示数变化) 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0,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0,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 A.I变大,U B.I变大,U C.I变小,U D.I变小,U变小 答案:D 情况2:考法1:给出实验方案,考查实验关键的步骤、测量或计算原理与误差分析 实验 例: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V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mA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 (l)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l.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Rx?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屯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__。 (百分误差 ?实际值?测量值?100%) 实际值U作I答案:25% 5% 考法2:给出实验目的,找出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与计算 例: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 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Rx,全电阻约5 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6 Ω C.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Ω 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Ω 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Ω F.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Ω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电键S、导线若干 ⑴用伏安法测定Rx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__________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_________(填“V1”或“V2”)。 ⑵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⑶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答案: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 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L/n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l=nπ(D-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径D,得电阻丝总长度l=n(D-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交流电 情况:考法1:变压器的输出、输入电压、电流的考查 L)也可以nL)。 n选择 例: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接入一电压为u=U0sinωt的交流电源,副线圈接一个R=27.5 Ω的负载电阻.若U0=2202V,ω=100π Hz,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55 V 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A R V 1 s 100π C.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 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1102 W 答案:AC 考法2:通过正余弦交流电的图像考查基本的物理量 例: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A.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B.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C.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R=5D.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R=5答案:A 热学 情况1:考法1:气体压强的微观含义 选择 例: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答案:BC 考法2: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基本规律的判断 2cos100πt (A) 2cos50πt (V) 2cos100πt (V) 2cos50πt (V) u/V 1 图2 2 t/×10-2s 交变电源 Um V O -Um ~ 图1 例: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B 情况2:考法: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 例: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试求(1)油酸膜的面积是多少cm2;(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答案:(1)油膜的面积S=72×4cm=288cm 622(2) 每滴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体积V=1041?75mL=8×10mL -6d??(3)油酸分子的直径VS机械振动和波 8?10?6288cm?3×10cm=3×10-8-10m 情况1:考法1:机械振动、波图像同时出现,波动图像上某点的运动方向(过一段时间后新选择 的波形图)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判断 例: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 A.经过0.35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 D.经过0.1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AC 考法2:振动的过程中有关速度、力(加速度)大小随位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