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内部控制指引 下载本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8 号——资产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能,保证资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 产和无形资产。

第三条 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 贬损或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 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 源浪费。

(三)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 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条 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 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 平。

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用招标等方式

41

确定 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

第二章 存 货

第五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 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 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 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 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 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

第七条 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 法,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 方可入库。

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 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 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 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报告处理。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

42

况、 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 点关注下列事项:

(一)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二)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 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管理规范。

(三)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 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四)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 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 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第九条 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存货、 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 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第十条 企业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 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 门进行核对。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 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 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

43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 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 货减值迹象。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 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

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 存货,应当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 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 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 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 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 点等相关内容。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 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企业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自主创新 政策,加大技改投入,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 切实做到保持本企业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企业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