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规划,形成“一线两岸五区八段”的塘河沿岸总体结构形态。 “一线”——以塘河及沿岸的功能结构为主线,使水上浏览线与两岸浏览线相互交错、交融。在发挥塘河自身生态及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引出焕发塘河新活力的旅游娱乐功能,串起沿岸的主要景观节点、生态区面及各类开敞空间、游戏场所,突出塘河旅游娱乐、生活休闲的新功能。[page]

“两岸”——塘河的“两岸”既是限定塘河河道空间的边界,又形成了沿塘河最为重要、也是最近的景观空间。沿塘河这一主线而形成的“两岸”同时还是陆上游塘河线路的组织引导者以及从塘河引申至周边的山体、文物、风景名胜区等内容的枢纽。沿塘河“两岸”的规划强调控制为主和节奏感的把握,要增强其亲水性并突显其在城市、乡村、传统聚落和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地段上的景观特色。 “五区”——透过塘河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规划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此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塘河两端连接着温州和瑞安两座城市,沿岸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不同规模的城镇和村庄,以及连绵不断的山体、水网和农田。纵观塘河流域的城镇体系和大的山水关系,规划将塘河沿线的空间分为“五区”,即以温州和XX市区为依托的两个都市风光区,以南塘街和莘塍老街为依托的两个传统水乡风貌保护区,以及中部由自然山体和水网平原所组成的自然生态保护及观光区。 “八段”——规划按照“全线控制,重点保护,分段整治,突出特色”的思想,在五个大的空间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河道特征、河岸空间结构、沿河自然和人文景观现状以及两岸景色差异等,将塘河沿线分成八个段落,即为“八段”。第一段为“会昌河段”,位于XX市区内的“都市风光区”;第二段为“南塘街—梧田老街段”,属于“传统水乡风貌保护区”;第三段至第六段分别为“三垟湿地段”、“白象—帆游段”、“丽岙—仙岩段”和“塘下镇段”,它们均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及观光区”;第七段为“莘塍老街段”,属于“传统水乡风貌保护区”;第八段为“XX市区段”,属于XX市境内的“都市风光区”。 5、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的措施

温瑞塘河整治,既是一项工程建设的过程,同时又是一项发动群众保护、爱护“母亲河”的活动。只有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才能达到建管统一的目的,真正实现塘河整治的目标。 (1)工程措施方面

塘河整治涉及面广、量大、人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工程:

一是疏浚工程。2001年开展了“清淤百日大会战”,共投资2.2亿元,清理河道1000多公里,清淤量达1600多万方,基本上达到了“河床变深”的目标,削减了内源污染。在淤泥的处置上,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低洼地堆放,约占55.1%,二是肥田,约占16.6%,三是制砖,约占9.4%,四是排入江海,约占18.9%。 二是调水工程。调用瓯江翻水站和赵山渡引水工程来水进行冲污,对塘河污染的水体进行置换,这是在截污治污的工程尚未完成前采取的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2001年共调水10067万方,市区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黑臭现象明显减少。据对市区24条主要河道观察统计,从2001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共214天里,24条河道发生黑臭平均天数为16.1天,占7.5%,无黑臭天数197.9天,占92.5%。

三是精品工程。这是凝聚人们治河的信心、振奋士气,带动沿河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调剂土地指标来平衡。通过精品工程开发建设,其收益全部用于塘河整治工程。当前正在建设中的有汇昌河水上公园。

四是截污治污十大工程。这是改善塘河水质的根本性措施。十大工程是污染源普查工程、污染企业整治工程、餐饮业治理工程、畜禽业治理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净化沼气池工程、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工程、长效管理工程、直排公厕改造工程、市区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缺少一项,截污的任务就难以完成。

污染源普查:对塘河水系污染源量与质进行全面详查,并进行空间定位,为塘河gis 系统和d d m m系统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 截污纳管:制订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先建污水收集系统,再建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完善污水输送、提升网络。

污染企业整治:对完成“一控双达标”企业加强监督管理,使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对重点污染企业、“十五小”企业进行整治,大型企业实施在线监测,中小企业安装黑匣子,对电镀、拉丝行业进行基地化生产、污水集中处理。 餐饮业治理:餐饮废水要经过隔油处理,动植物油纳管要达标,实行持证采油,统一回收。

畜禽业整治:实行畜禽养殖业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重新进行畜禽养殖业布局。

垃圾收集系统:各村(居委会)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中转站、环卫机构、清运队伍,沿河无垃圾死角。 净化沼气池工程:主要解决农村松散的生活废水难以接管的问题,同时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治污方法处理山庄、军营、学校的废污水。 直排公厕改造:制定公厕布点规划,对不能纳管的新建或改建厕所要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接管的要进行预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接管。 市区污染源综合整治:主要对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建筑业、服务业雨污混接、污水入河进行整改,对沿河脏、乱、违章进行治理。 塘河长效管理:主要是建立完善河道保洁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老协、共青团、少先队的监督管理作用。 (2)非工程措施方面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温瑞塘河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治水工程,它是我市实施理山治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温州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成立综合整治指挥部,三区一市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市有关部门还成立了专项整治机构,如农业部门的畜牧业整治与发展办公室,市政园林局的排污工程指挥部和市区污染源综合整治指挥部,等等。各级政府一把手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塘河整治第一责任人,对治河工作负责。 二是大力开展宣传,广泛发动群众是塘河整治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塘河整治得到了全市各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为营造治河良好的氛围,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介做了大量的工作。钱兴中市长“全民动员,背水一战,千军万马齐清淤,千家万户搞截污,千方百计来治河,打一场根治温瑞塘河的人民战争”的呼吁已深入人心。可以说,没有媒体单位的宣传配合,就没有塘河治理良好的环境,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就没有塘河治理的顺利实施。现在,除日常宣传外,每年举办“爱河杯”少儿书画大奖赛、水资源保护科普宣传活动、5月12日母亲节举办“母亲河宣传节”活动,以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

三是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是塘河治理加快步伐、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塘河治理伊始,市指挥部和各有关部门便设立了投诉电话,同时对各地各部门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在媒体上报道。事实证明,媒体报道特别是曝光对鞭策各地各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计划任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各整治指挥部每天均收到广大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对反映的各种问题,均给予认真的办理和回复。

四是配套的政策法规是实施依法治河的保障。关于河道、水环境的法规较多,但由于执法主体不同,原有的法规条文分散,不具体,针对性差,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市里专门制订了《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使塘河整治与管理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温瑞塘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温瑞塘河整治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也相应配套,基本上形成的工程政策法规体系。“温瑞塘河整治需要时间=整治总投资÷平均每年投资”,按预计投资50亿计,若每年投入5亿,则塘河整治所需时间为10年,因此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按计划完成治河任务的关键。这么多的投资靠单一的财政资金,无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此,(1)必须拓宽筹资渠道,落实筹资政策,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工程集资办法,由污染者合理承担费用。如截污工程沿线,凡重污染企业如制革、电镀、造纸等都要进入工业小区或生产基地集中生产,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而且生产的污水与污水处理要分离;其它重污染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要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凡是按照《环保法》规定其生产、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的,都有要接入截污管道排放,并且以污水量排放的大小相应收取污水接管资金与排污费。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向温瑞塘河流域范围居民和企业按照用水量大小依法收取污水处理费,向温瑞塘河流域范围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按照人头多少开征垃圾收集处理费。(2)成立业主公司,实行塘河整治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塘河综合整治拟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对塘河综合整治各个项目进行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项目资金的筹措和还贷在统一的实体下组织运作,使得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债务偿还、管理收费、开发经营一体化。

五是治河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各地各部门必须统一认识 ,形成合力,树立信心。一要统一认识整治河道的重要性。温瑞塘河整治是通过理山治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温州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性工程,是直接关系到现代化新温州建设进程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战略性工程。二要统一认识当前塘河整治的艰巨性。温瑞塘河整治牵涉到各行各业的污染治理以及人们行为的改变,需要大量的截污、治污工程措施建设,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严厉的法规配套。各地各部门只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克服畏难情绪、本位主义,树立坚定的信心,才能冲破思想牢笼,战胜困难,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一年连一年,一任接一任,最终把河道整治好,重现江南水乡风采。

首页123尾页

三、温州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思路

温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美誉,境内河道众多,这些河道在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温州传统的交通航运、生活用水、农业灌溉、防洪排涝、工业供水等功能,对温州的城市建筑风格和建筑布局、区域文化、风俗习性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初期,温州境内的水系河网十分发达,人与水环境自然和谐。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城市工业经济的兴起,城市的用地矛盾日趋突出。由于过去几十年对河道水环境可持续利用认识不足,河道水域的保护摆不上重要的位置,城市河道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蚕食,河道水质被日益增多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所污染,河岸被大量的违章建筑所侵占,水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温州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更加富裕的发展阶段迈进,建设现代化新温州战略的实施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逐渐转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味的提升。因此,温州社会的文明进步,对河道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群众要求整治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摆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河道水环境的内涵、范围

所谓河道水环境是指以河道水域为中心,包容河道周边特定区域的环境。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河水环境,主要是河道水质、水系循环、水源补充、污水入河比例控制以及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系统状况;二是河岸环境,包括河岸宽度、走向、驳坎形式,河岸建筑、河岸绿化、河岸休闲园林设施等以景观为主的河岸线一定区域内的地面与地上的环境状况;三是河道周边环境,主要指河道沿岸的城市建筑物布局、道路走向、跨河桥梁、管道的布置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的环境状况,其包括人们可以感受的视觉环境、空间环境、休闲环境等等。编制河道水环境整治规划,必须根据水环境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河道水环境的规划具有丰富的内容,要避免传统的仅从水利单方面作出规划,而要始终体现综合整治的要求,把侧重点放在综合整治上。 (二)河道水环境的功能与整治目标定位

河道水环境是城乡生态环境和城乡公共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首先解决其功能定位问题。从温州的实际出发,以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为例,温州河道水环境功能定位应从总体到局部,分三个层次去把握。

第一层次,温瑞塘河水系的功能必须与温州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根据XX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温州将建设成为人口超过150万的特大城市,其城市的特征是定位在山水城市,通过显山露水等一系列创建工作,恢复温州的水乡风采,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最终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工城。因此,温州的城市定位是山水城市,国内特大城市,国际性轻工城。就这一定位而言,温瑞塘河水系首先要成为山水城市中“水”的最重要体现,要成为山水城市的灵魂。如对三垟河流型湿地这种国际性的生态宝地要抓紧规划,实施抢救性保护。其次,温州要建设大都市,未来城市必将向四周拓展,温瑞塘河水系规划不能局限于主河道和城市河道,对目前作用还不明显的周边农村河道、偏避河道要从城市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