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下载本文

统计学原理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1) 某调查组准备调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则总体单位应该是( A:每一个农民

2) .将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

④4000元以上。某职工的月工资为3000元,该职工应该归入C:第三组

3) 要了解某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 ) 。C:抽样调查 4) 下面哪个指标是总量指标( )。D:零售商品总额

5) 按调查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6) 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3%,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

方法为( ) 。C:97%/95% 7)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数、动态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强度相对数,

还有( )C:比较相对数

8) 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97.9%,这表明( )A:该企业的成本计划

任务超额完成

9) 某集团公司下属8个企业2014年的利润(万元)分别为600、1800、2000、930、4500、

1200、7300、9000,这些数值是( )。B:标志值

10)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以下情况应统计为本次普

查在册人口的是( ) 。C:某人于2000年11月1日下午去世

11) 某地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为40%,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

对指标 多选题

12) 统计指标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即( AE )。A:指标的名称E:指标的具体数

13) 调查问卷中的封闭式问题( ADE ) A:是指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备选答案的问题D:是调

查者只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答案的问题E:应多于开放式问题

1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ABCE )A: 大量观察法B:统计推断法C:统计分组

法E:综合指标法

15) 统计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A:大量性B:差异性C:同质性 16) 统计搜集原始资料的具体方法有(ACD). A:询问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7) 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A:确定调查内容(项目)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

单位C:确定调查目的D: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E:确定调查费用、人员培训组织等 18) .按取得的方式不同,统计数据的来源有( AE )。A:直接来源E:间接来源

19) .一般来说,\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ABD ) 。A:统计工作B:统计机构D:

统计资料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

1) 某企业9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1400、1500、900、900、1700、1500、1500、1500、

2300。则日产量的众数为( ) B:1500

2) 某企业共有职工230人,将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

2000-3000、③3000-4000、④5000元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各组的人数分别是20

人、80人、90人、40人,则第二组月工资水平的组中值是( ) 。B:2500

3) .已知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直接将其加总可得到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样求

出的算术平均数就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

4) 统计分组中的开口组是指( )B:没有上限或下限的组

5) .若已知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8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

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78元。判断哪个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 。D:标准差系数 多选题

1) 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是( CD )。C:中位数D:众数 2) .可以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的有( BC )。B:频数分布(分布数列)中各组

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C:频数分布(分布数列)各组的次数

3)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以下要素构成( BCDE ). B:总标题C:统计数据D:

横行标题E:纵栏标题

4) 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指标是( BC ) 。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5) 在审核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CD )C:逻辑检查D:计

算检查

6) 频数分布由两部分构成,即( AB ) 。A:按某标志分组形成的组别

B:与各组相对应的总体单位数(频数)

7) 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两个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原因是 ACD A:总体的水平

不同C:总体的性质不同D:标志值的计量单位不同

8) .常用的变异指标有( ABCD )A: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平均差

第三次作业 单选题

1) 将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元)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

③3000-4000、④4000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的人数分别为50、80、230、90,则月工资众数组的组中值是( )C:4500

2) 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工资为

3200元,标准差为78元。可以判断,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的企业是A:A企业

3)某企业9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3400、3500、2900、2900、3700、3500、3500、3500、4300。则日产量的众数为( ) C:3500

4)已知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直接将其加总可得到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样求出的算术平均数就是( )C:简单算术平均数

5)某企业共有职工230人,将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4000元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各组的人数分别是20人、80人、90人、40人。第一组月工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 ) 。C:(1000+2000)/2 多选题

1) 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指标是( AD ) 。A: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 2) 常用的变异指标有( ACDE )A:极差C:平均差D:标准差E:变异系数 3) 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两个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原因是( AB )A:总体标志值

的水平不同。B:总体标志值的性质不同

4) 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BC ) 。B:中位数C:众数 5) .常用的数值平均数有(AD )A: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 6) .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是(BC )B:中位数C:众数 第四次作业 单选题

1) 某企业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的产品销售总额分别为300万元、500万元、

900万元和1400万元,则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的数额是( )A:(200+300+500)4 2) 下面情况中,变量间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 。C:r=-0.95

3) 某企业生产成本总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20%,同期产量增长了14%,则单位产品成本的

增长幅度为( ) 。D:120%/114%-100%=5.26%

4) 某地最近三年各年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9%和11%,则这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

为( ). D:(1.08×1.09×1.11)开3次方后减1 5) 下列哪个指标是统计指数( )D:价格指数 6) 下列哪个指数是个体指数( )C: A产品产量指数

7)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应采用( )。D:基期的质量指

8) 下面不正确的表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A:是综合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生

活消费品价格变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9) 某调查公司对某城市的居民进行物价上升对生活影响程度的调查,抽样时,先将居民分

为高、中、低收入几个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居民调查。这是( ) 。B:分层(类)抽样 多选题

1) 抽样调查( ABCD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其目的是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量

特征C: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特点D:其调查单位是随机抽取的 2) 下列关系中,为负相关的现象有( BCD ) 。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C:

商品价格与销售量D: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食品消费比重

3) 时间数列的分析指标有( ABD )。A: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B:增长量与平

均增长量D:发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

4) 总指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CD ) 。A:综合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

方向和变动程度C: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D:分析研究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5) 时间数列是将某一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所形成的统计数列,它由两个要素

组成,即( AB )A:指标所属的时间B:指标的数值

6) 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有( AC ) 。A:平均指数法C:综合指数法 第五次作业

计算分析题(要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否则不得分。)

1.从一群成年人和一群幼儿中各随机抽取10名,对他们的身高(cm)进行调查,这10名儿童的身高分别是(cm):68、69、68、72、71、78、72、72、74、80。 要求:

(1)确定这组儿童身高的中位数和众数; (2)计算这组儿童身高的算术平均数; (3)计算这组儿童身高的标准差;

(4)若成年组的平均身高为174cm,标准差为3.87cm。请计算恰当的指标,并比较分析哪一组人群的身高差异大。

2.某市随机抽取100名职工,对其月收入进行了调查,经整理资料如下:

月收入(元) 2000以下 2000-3000 3000-5000 合计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 计算各组月收入的组中值;

(2) 确定100名职工月收入的算术平均数; (3)计算100名职工月收入的标准差。

人数(人) 18 62 20 100 3.已知某商场三种产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要求:

(1)计算价格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3)计算由于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4)计算由于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4.某公司2014年6-12月的职工人数和产品销售收入资料如下表: 月 份 销售收入 (万元) 月末职工人数(人) 要求:

(1)计算该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2)计算该公司2014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销售收入。 第1题

(1)首先将这10名儿童的身高由低到高排序:68、68、69、71、72、72、72、74、78、80;求中间位置, 为(10+1)/2=5.5位;将第五位和第六位的身高值平均即为中位数 :(72+72)/2=72cm。 这10名儿童中有3位的身高都是72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儿童身高的众数是72cm;

(2)这组儿童的平均身高=(68+69+68+72+71+78+72+72+74+80)/10=72.4cm;

165 168 180 176 186 192 206 6 280 7 300 8 310 9 315 10 325 11 340 12 360 价格 (元) 2013年 7 10 8 - 2014年 7 8 6 - 2013年 50 60 80 - 销售量 2014年 40 60 90 - (3)这组儿童身高的标准差={[(68-72.4)平方+(69-72.4)平方+(68-72.4)平方+(72-72.4)平方+(71-72.4)平方+(78-72.4)平方+(72-72.4)平方+(72-72.4)平方+(74-72.4)平方+(80-72.4)平方]/10}开方=3.80cm;

(4)由于成年组和儿童组的平均身高不同,因此应该用标准差系数比较身高的差异程度。成年组的身高标准差系数=3.87/174=2.2% 儿童组的身高标准差系数=3.80/72.9=5.2% 由于儿童组身高的标准差系数较高,所以身高差异比成年组大。 第2题

(1)各组月收入的组中值分别为:(0+2000)/2=1000,(2000+3000)/2=2500,(3000+5000)/2=4000

(2)100名职工月收入的算术平均数:(1000*18+2500*62+4000*20)/100=2530 (3)100名职工月收入的标准差=SQRT{[(1000-2530)^2*18+(2500-2530)^2*62+(4000-2530)^2*20)]/100}=924.18 第3题

(1) 2012年价格总指数=各商品2012年价格×2012年销售量之和/各商品2011年价格×2012年销售量之和=(7×40+8×60+6×90)/(7×40+10×60+8×90)=1300/1600=81.25%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三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比2011年下降了18.75%。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2012年销售量总指数=各商品2012年销售量×2011年价格之和/各商品2011年销售量×2011年价格之和=(40×7+60×10+90×8)/(50×7+60×10+80×8)=1600/1590=100.63%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三种商品销售量比2011年增长了0.63%。

(3)计算由于价格的下降销售额减少数 各商品2012年价格×2012年销售量之和—各商品2011年价格×2012年销售量之和=(7*40+8*60+6*90)-(7*40+10*60+8*90)=1300-1600=-300(元)即:由于价格下降销售额减少了300元。

(4)计算由于销售量的上升销售额增加数各商品2012年销售量×2011年价格之和—各商品2011年销售量×2011年价格之和=(7*50+8*60+6*80)-(7*50+10*60+8*80)=1310-1590=-280(元)即:由于销售量的下降使销售额减少了280元。 第4题

(1)2012年第四季度平均职工人数=[(176+186)/2+(186+192)/2+(192+206)/2]/3=190。 (2)2012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销售收入=(280+300+310+315+325+340+360)/6=371.6667万元

答案:4、2010年价格总指数=各商品2010年价格×2010年销售量之和/各商品2009年价格×2010年销售量之和=(7×40+8×60+6×90)/(7×40+10×60+8×90)=1300/1600=81.25%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三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比2009年下降了18.75%。(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2010年销售量总指数=各商品2010年销售量×2009年价格之和/各商品2009年销售量×2009年价格之和=(40×7+60×10+90×8)/

(50×7+60×10+80×8)=1600/1590=100.63%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三种商品销售量比2009年增长了0.63%。(3)计算由于价格的下降销售额减少数 各商品2010年价格×2010

年销售量之和—各商品2009年价格×2010年销售量之和=1300-1600=-300(元)即:由于价格下降销售额减少了300元。(4)计算由于销售量的上升销售额增加数各商品2010年销售量×2009年价格之和—各商品2009年销售量×2009年价格之和=1600-1590=10(元)即:由于销售量的下降使销售额增加了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