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录入系统(含砖混) 下载本文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0 S ? R

【竖向荷载计算标志】(1一次性,2模拟)

1-- 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荷方式计算重力恒载下的内力;

2-- 模拟施工加载: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计算重力恒载下的内力。对于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分布不均匀或结构层数较多的建筑物应考虑模拟施工。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0不考虑,1放大系数,2修正总刚) 0-- 不考虑: 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1-- 放大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的5.4条放大系数法(位移和内力放大系数)近似考虑风和地震作用下的重力二阶效应,只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固有周期。

2-- 修正总刚:通过修改总刚度近似考虑风和地震作用下的重力二阶效应,适用于多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结构计算的固有周期。当修正总刚出现非正定不能求解时,只能采用放大系数法。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0,1) 0-- 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的一部分计算;

1-- 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作为刚域计算将使楼层的水平位移减小,梁的弯矩减小,建议选择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有无考虑侧移标志】(0,1) 0-- 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按无侧移计算; 1-- 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砼柱计算长度系数计算原则】(0按层,1按梁柱刚度)

0-- 一般多层房屋中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l0。

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将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50010—20027.3.11—2条。

1-- 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

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将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50010—2002的7.3.11—3条。

【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0实际,1刚性)计算层刚度比和结构层位移时,程序自动强制按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该系数用于其它整体分析和内力计算时所有楼层是否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若选择按实际模型计算,每一楼层的刚板、弹性板和独立节点自动按实际刚度情况计算,刚板、弹性板和独立节点个数不限。

结构扩初或选型计算时选择“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可提高计算速度;在构件设计时应选择“按实际模型计算”,假如楼面接近无限刚,两种结果几乎相同。

【墙竖向和水平细分最大尺寸】(0.5-5.0)这是在剪力墙单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所指定最大尺寸,程序限定0.5m≤最大尺寸≤5.0m,隐含值为最大尺寸=2.0m,最大尺寸对分析精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最大尺寸=2.0,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最大尺寸可取得略小些,如最大尺寸=1.5或1.0。

当楼板采用板单元或壳单元计算时,程序自动将板及周边的梁剖分单元,内定最大控制剖分尺寸取墙水平细分最大尺寸,且≤1.0m。

【异形柱结构】(0不是,1是)当选择是“异形柱结构”,薄弱层地震剪力增大1.2,其它结构地震剪力增大1.15。

2 地震信息

图2—4 地震信息

【地震力计算】(0不算, 1水平, 2水平竖向) 0-- 不计算地震作用,即不考虑地震作用;

1--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设计者指定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2-- 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设计者指定水平方向及Z方向的地震作用。 由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某些房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仍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因此可以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地震烈度、框架抗震等级和剪力墙抗震等级仍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其他参数可任意填写。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8度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如结构转换层中的转换构件、跨度大于24m的楼盖或屋盖、悬挑大于2m的水平悬臂构件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须计算竖向地震。

【地震设防烈度】(6, 7, 7.5, 8, 8.5, 9)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采用。 【场地土类型】(1, 2, 3, 4) 场地类别可取值1、2、3、4,分别代表全国的I、II、III和Ⅳ类土。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2—2确定: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表2—2

等效剪切波速 (m/s) VSE>500 500≥VSE> 250 250≥VSE>140 VSE ≤140 Ⅰ 0 <5 <3 <3 Ⅱ ≥5 3- 50 3 -15 场地类别 Ⅲ >50 >15- 80 >80 Ⅳ 注: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3

【地震设计分组】(1, 2, 3)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给出。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2.0)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为0时,程序自动按抗震烈度查表得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否则地震计算时按设计者设定值计算。

【特征周期】(0—6s)特征周期设为0时,程序自动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土类查表得到特征周期,否则地震计算时按设计者设定值计算。

【结构阻尼比】(0.01-0.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取0.03;

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阻尼比可取为0.04;

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超过

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

电视塔的阻尼比:钢塔可取0.02,钢筋混凝土塔可取0.05,预应力混凝土塔可取0.03。斜撑式钢井架的阻尼比可采用0.02。焊接钢结构的阻尼比可采用0.02。连接钢结构的阻尼比可采用0.04。

管道抗震计算的设计阻尼比宜通过试验或实测得到,也可根据管道的自振频率按下列规定选取:

1)当自振频率小于或等于10Hz时,阻尼比可取为5%; 2)当自振频率大于或等于20Hz时,阻尼比可取为2%;

3)当自振频率大于10Hz但小于20Hz时,阻尼比可在上述(1)和(2)的范围内线性插入。

其它钢结构的阻尼比取0.01。

【地震作用方向 】 程序同时计算地震作用方向数,可取最多8个地震作用方向(单位为度),一般取侧向刚度较强和较弱的方向为理想地震作用方向。规则的异形柱结构至少设置四个地震方向:0, 45, 90, 135。0和180度为同一方向,不需输入两次,输入次序没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要求。

程序在每个地震方向计算刚度比、剪重比和承载力比,自动求出并处理相应的内力调整系数,考虑每个地震方向的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每个方向的计算和输出内容是一样的。

【振型计算方法】(1:子空间迭代法, 2:Ritz向量法, 3:Lanczos法) 1)子空间迭代法:该方法计算精度高,但速度稍慢。对于小型结构,当计算振型较多或需计算全部结构振型时,宜选择该方法。对于普通结构计算,建议采用该方法计算。

2)李兹向量(Ritz):该直接法的速度、精度介于子空间迭代法和兰索斯(Lanczos)两者之间。

3)兰索斯(Lanczos):该方法速度快,精度稍低。对于一般的结构计算,只需求解结构的前几十个振型,需计算振型数远小于结构的总自由度数、质点数,兰索斯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子空间迭代法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在一般的结构设计中,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特殊结构当采用一种方法求解不收敛或不能求解固有频率时,可换另一种方法求解。

【振型数】振型数取值与结构层数及结构形式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取得多些,如顶部有小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不少于18。所取的振型数应保证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90%,当